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ppt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圆锥曲线综合问题 ;最新考纲;1.解决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2.解???圆锥曲线综合问题,应根据曲线的几何特征,熟练运用圆锥曲线的知识,将曲线的几何特征转化为数量关系(如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再结合代数知识解答,要重视函数思想、方程与不等式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等的应用.;解决圆锥曲线综合问题的思路 1.对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在对题目内涵进行深刻挖掘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思想,构建转化的“框架”,然后综合利用代数手段解题. 2.圆锥曲线的定义是解决综合题的基础.定义在本质上揭示了平面上的动点与定点(或定直线)的距离满足某种特殊关系,用数形结合思想去理解圆锥曲线中的参数(a,b,c,e,p等)的几何意义以及这些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题设条件的转化.;3.综合题中常常离不开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因此要树立将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应用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的意识. 4.圆锥曲线应用问题的解题关键是建立适当坐标系,合理建立曲线模型,然后转化为相应的函数问题作出定理或定性的分析与判断.;例1 设F1、F2分别为椭圆C: =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 求证:kPM·kPN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分析] 设出M点的坐标,利用已知条件得到N的坐标,将kPM·kPN的值计算出来为定值即可.;[规律总结] 在解决圆锥曲线的定点和定值问题时,应灵活应用已知条件,巧设变量,在变形过程中应注意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善于捕捉题目的信息,注意消元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备考例题1  如图所示,M是抛物线y2=x上的一定点,动弦ME,MF分别交x轴于A、B两点,且MA=MB. 证明:直线EF的斜率为定值. ;题型二;[规律总结] 求范围的方法同求最值及函数值域的方法类似.常见的解法有两种:几何法和代数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明显体现几何特征及意义,则考虑利用图形性质来解决,这就是几何法.若题目的条件和结论能体现一种明确的函数关系,则可首先建立起目标函数,再求这个函数的最值,这就是代数法.求函数最值常用的代数法有配方法、判别式法、均值不等式法及函数的单调性、有界性法.;题型三;[分析] (1)根据△F0F1F2中的|F0F1|、|F1F2|的值,解出a、b、c的值,得出“果圆”的方程. (2)根据|A1A|>|B1B|得a、b、c的不等式,再利用c2=a2-b2,将c用a、b代换,转化为关于a、b的不等式,求出的范围. (3)假设存在直线,设为y=t,与“果圆”方程联立,求出弦中点的轨迹方程,判断是否为椭圆方程.; [规律总结] (1)探索性试题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是给出问题对象的一些特殊关系,要求解题者探索出一般规律,并能论证所得规律的正确性,通常要求对已知关系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然后概括出一般规律.二是只给出条件,要求解题者论证在此条件下,会不会出现某个结论.这类题型常以适合某种条件的结论“存在”、“不存在”、“是否存在”等语句表述.解答这类问题,一般要先对结论作出肯定存在的假设,然后由此肯定的假设出发,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论证,若导致合理的结论,则存在性也随之解决;若导致矛盾,则否定了存在性.;(2)解决探索性问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存在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 ②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 ③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 ④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思维开放,采用另外的途径.;题型四;例4 抛物线C的方程为y=ax2(a<0),过抛物线C上一点P(x0,y0)(x0≠0)作斜率为k1、k2的两条直线分别交抛物线C于A(x1,y1)、B(x2,y2)两点(P、A、B三点互不相同),且满足k1λ+k2=0(λ≠0且λ≠-1). (1)求抛物线C的焦点坐标和准线方程; (2)设直线AB上一点M,满足 =λ .证明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3)当λ=1时,若点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y1的取值范围. ;[分析] (1)把抛物线转化为标准方程即可求得; (2)设出直线方程,与抛物线方程联立,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 (3)利用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来求解.;[规律总结] 本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几何性质、直线的方程、平面向量、直线与曲线相交、两条直线的夹角等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和综合解题能力,在解决此类综合题时要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用有关的数学知识,正确地构造不等式或方程,利用数形结合,设而不求,对称方法及根与系数的关系

文档评论(0)

yigang09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