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中元节。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之一(另外三个分别为除夕、清明节、重阳节)。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元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族中元节的习俗 中元节是本土文化的产物。在梁武帝时已有,至宋代定型成熟。在20世纪20-40年代,中元节远比七夕、清明热闹。人们传承着以家为单位的祭祖习俗,祭祖先、荐时食的古老习俗直至民国时期仍然是乡村中元节俗的首要内容。20世纪50年代,中元节依然热闹。但后被认为是宣扬封建迷信,逐渐边缘化。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60年代中期,北海公园还办了最后一次中元节,琼海中到处都是茄子做成的河灯,非常壮观。文革时期,除了清明节,所有的传统节日都被取缔,中元节也没能幸免。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传统节日逐步回归,但中元节却被冷落了。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香港特别行政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元节的历史发展 每逢农历七月,我国的华族必定会隆重举行庆赞中元,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庆中元的红色招纸,张灯结彩、设坛、酬神。寺庙也分别建醮,街头巷尾上演地方戏曲或歌台助兴,呈现一幅热闹非凡的景象。 中元节的习俗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那时盛夏已经过去,秋凉刚刚开始。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在江西、湖南的一些地区,中元节是比清明节或重阳节更重要的祭祖日。 中元节的习俗 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晋西北的河曲县城,紧临黄河。今天的放河灯,已经成为欢乐的活动项目了。 中元节的习俗 祭祀土地--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的习俗 送羊节--农历七月十五,还被称为“送羊节”。可见在古代,羊这种动物,一向代表吉祥之意。旧京及华北地区的农村,民间流行七月十五由外祖父、舅舅给小外甥送活羊的习俗。另外,民间妇女盛行面塑活动,晋北地区最烈。现在七月十五看面塑,已经成了农家妇女一展灵巧手艺的节目了。 中元节的习俗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