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结节性动脉炎.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结节性动脉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是主要侵犯中等度动脉和带肌层小动脉,以节段性炎症与坏死为主要特征的非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以多系统损害为特点,以非特异性症状为特征。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因不明,许多资料表明可能与乙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及化脓性链球菌、伤寒、沙门氏菌、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感染有关。该病与哮喘、血清病或药物反应相联系表明它与自身免疫有关,推测机体在某些不明原因的作用下,诱发异常免疫反应,造成免疫复合物沉积,最终导致血管壁损害,导致中小动脉局部灶性全层性坏死炎性改变,形成血栓,造成动脉瘤样扩张或管腔狭窄。 二、病理 病理表现为广泛的全身血管炎。 三、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少见,发病年龄大约在45~50岁。男性两倍于女性。起病急骤或隐匿。常多系统、多脏器受累,某些系统某器官受损较突出。 (一)全身症状不规则发热、多汗、乏力、体重减轻,以发热、无力最常见。 (二)系统性症状常见受累系统按顺序排列如下:肾、骨骼、肌肉、周围神经、皮肤、胃肠道、心脏、生殖系统、中枢神经。 1.皮肤可出现皮下结节、皮疹、紫癜、皮肤坏死、网状青斑、雷诺现象。以沿线动脉走行的不规则聚集于血管近旁的皮肤结节为主要特征,直径0.5~1cm大小,质硬,有自发痛或压痛,常与皮肤粘连; 2.肌肉、骨骼关节炎、关节痛、肌痛,尤其腓肠肌痛。关节炎和关节痛常呈一过性、非对称性,可伴有间歇性跛行; 3.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常见多发单神经炎,少数表现为弥散的感觉运动性植物神经病。出现麻木、感觉减退或缺失,可导致垂腕、垂足。中枢神经受累不常见,表现为抽搐、意识障碍、脑血管病等; 4.肾出现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 5.胃肠道出现腹痛、恶心、呕吐、便血等症状; 6.心脏出现心包积液、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症状; 7.生殖系统出现睾丸、附睾肿痛,卵巢痛等症状。 四、辅助检查 1.血常规显示轻度贫血,白细胞轻度升高或正常; 2.血沉和C反应蛋白升高; 3.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 4.内脏血管造影:肾、肝脏、肠系膜动脉等中等大小动脉呈微小动脉瘤样扩张,节段性狭窄和剪枝样中断; 5.受损组织活检显示中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神经系统病理学包括在外膜和血管壁滋养血管中有渗出物、多形核白细胞及嗜酸细胞,中层和弹力层多发性坏死,可导致多发性小动脉瘤形成,发生纤维变性时,出现破裂,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的血栓形成,动脉瘤的修复和纤维化产生结节,导致串珠样特征性改变。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990年美国风湿病协会诊断标准: ①体重下降≧4Kg;②网状青斑;③睾丸痛或压痛;④肌痛、无力;⑤单或多种神经病变;⑥舒张压≧90mmHg;⑦血尿素氮或肌酐升高;⑧乙肝表现抗原或抗体阳性;⑨动脉造影异常;⑩活检显示中小动脉炎症改变。上述十条中有三条阳性者,可以诊断为结节性多动脉炎。通过腓肠神经、肌肉或睾丸活检通常可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1.Wegener肉芽肿患者常有鼻或口腔炎症,表现为痛或无痛性口腔溃疡、脓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胸腔见结节、固定浸润灶或空,、镜下血尿或出现红细胞管型。活检显示动脉壁、动脉周围或血管外部区域有肉芽肿炎症。 2.应变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常以支气管哮喘为主要表现,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可累及周围神经。活检显示血管外嗜酸粒细胞浸润。 六、治疗 首选糖皮质激素治疗:强的松12mg/kg/d,可合并环磷酰胺2mg/kg/d或硫唑嘌呤,可提高疗效,加速缓解。伴其他系统受累者须对症处理及支持治疗。 预后:预后不佳,症状起始后存活时间数月至数年不等,有时也可自愈。加用糖皮质激素后,预后明显改善。部分患者可因脏器(心、肾)功能衰竭死亡或感染死亡。 KKME医学网/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