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先秦艺术的社会文化背景 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社会经济发生巨大的变化。农业生产技术逐步成熟,生产工具越来越先进。耕地面积扩大,收获的粮食更多了 。 (一)中国历史上的“青铜时代” 青铜文化约4000年前兴起,承接彩陶的衰落,同步与夏王朝的建立。彩陶文化基本上主宰了从8000年—4000年的中国原始时代图腾和神帝时期。青铜文化主宰了从夏到春秋的三代王朝,持续了15个世纪。 岩画、陶器(彩陶)、玉器、青铜器 彩陶、玉器开始于8000年前,彩陶与饮食有关;玉器与性灵有关。 青铜最鼎盛时期是商周,即公元前1600年—前770年 (商)礼器之最:司母戊大方鼎 (二)奴隶制社会的形成繁荣解体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三代社会从生产力发展水平上看,是以青铜为主要工具的时代,而从生产方式、社会性质上看,既不同于此前的原始公社制度,也不同于其后秦汉奠定的中央集权制度。 《礼记·礼运》把三代以前的社会称为“大同”社会,把夏、商、周三代称为“小康”社会。“小康”社会出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和特权阶级的世袭制度,并产生了维护这种帝王世袭制度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 (三)礼乐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礼:原始文化、原始艺术的核心 礼:即仪式,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式。延伸为: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或制度。 乐:诗、乐、舞的合一。乐就是礼,就在礼中。最初是图腾仪式,后演化为神的仪式、祭祖仪式以及各种具有宗教或现实功能的仪式。 在天地人神可以互渗的原始氛围中,氏族与自然的交往和氏族之间的交往,在一切重要事务上都是通过“乐”来进行的。图腾之乐、典礼之乐、农事之乐、战争之乐、生息之乐……。“乐”即礼。 (三)礼乐文化的形成与演变 礼:原始文化、艺术的核心。礼乐文明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礼” 就是指各种礼制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的起源与人类文明的演进是同步的。是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礼的内容博大精深,表现形式复杂多样,涵盖的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人类各种行为和国家各种行动,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人们在长期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风俗习惯成为礼的渊源。 从国家层面讲—“礼”:即制度。是治国安邦的根本。 从社会层面讲:礼制—伦理、道德的制度和秩序。 从个体来讲: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 中国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就是知晓“礼”。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体现。 礼乐文化是从祭祀文化发展而来的 。 礼最初产生于古代氏族社会祭祀祖先和神灵的祭祀仪式。《礼记·礼器》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 礼的四大因素:礼器、行礼之人、行礼过程、行礼的地点 《礼记·表记》认为,夏代文化为“尊命”文化,殷商文化为“尊神”文化,周人文化是“尊礼”文化。 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中国儒家社会主义,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孔子强调秩序,整个社会中的每个人都遵守秩序,这个社会也就安定团结了,而“礼”正是达成这种秩序的最终途径,人们通过“礼” 来规范社会秩序,也通过“礼”来培养人们对秩序的习惯。礼也进入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地位。 2、艺术总体风格的与时推进: 夏——朴野之美 商、西周前期——庄肃神秘 西周后期、春秋早期——文质彬彬 春秋中晚期、战国早期——清新开放 战国中晚期——璀璨绚烂 3、艺术种类有混合到分化的发展 原始混合 两大系列 初步分化 三、先秦艺术的光辉成就与历史地位 青铜艺术与乐舞艺术的辉煌成就 《诗经》《楚辞》的不朽价值 成就各异的其他门类:建筑、书画、工艺 中国艺术思想基本传统的形成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司母戊大方鼎 青铜鼎 鶚紋青銅饕餮 雷纹、水纹、云气纹、 在周代,每当发生重大事件,君王和大臣都会下令铸造.礼器,并在礼器上留下铭文,记录这件事作为纪念,因此青铜器上的铭文具有重大的史料价值。 西周晚期的作品更重视形制的轻巧和纹饰的简练。青铜器减少了早期和盛期青铜文化的威严、华丽和繁复的宗教性及等级性,增加了世俗文化的活泼和轻松的色彩 鸟纹卣[yǒu] 西周中期 1927-——192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