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團體前成員篩選工作 越來越多的專家指出,團體前的準備工作是團體成效最具影響力的關鍵因素之一,其中一項最重要的團體前準備工作,就是運用團體前與成員的面談或篩選工作,來幫助成員做好參與團體的準備工作。 建立團體帶領者與成員間的關係。 澄清成員參與團體的目標與期待。 教導成員認識團體以及學習參與團體的適當行為。 瞭解成員參與團體的動機,並引發其願意主動參與的動力。 降低成員不利參與團體的因素。 協助成員做好參與團體的準備。 小團體輔導的設計與帶領原則 學生的輔導需求 根據被轉介學生之輔導需求,設計有助於學生學習解決問題或改善情緒、想法和行為的小團體輔導方案。 學生的認知發展層次 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層次設計活動,例如運用遊戲、繪畫、音樂、戲劇、故事繪本、PPT、影片、動畫等等媒材進行,但要避免因活動而模糊團體討論焦點。 運用4F(Fact, Feeling, Findings, Future)討論法進行 引導學生從觀察到的事實(Fact)開始,接著分享感受與學習經驗(Feeling),然後類推到現實生活(Findings),進而提升生活實踐與問題解決的能力,運用到未來生活裡(Future) 考量團體歷程特性 依據團體階段性發展特徵和動力設計活動 考量團體歷程特性 形成階段 帶領者和成員相互認識、說明團體形成的目的、釐清並解答成員的疑惑和錯誤期待、運用勵獎制度訂定團體規範,以鼓勵成員在團體內的正向行為表現與對團體形成凝聚力量 。 轉換階段 引導成員分享更多的個人化議題,例如所擔心或傷腦筋的問題,並將成員的問題聚焦 強化處理成員間衝突和挑釁的議題,教導成員解決衝突的作法。 工作階段 針對成員遭遇的困擾問題或行為問題,發展並教導問題解決或人際互動之正向技巧。 結束階段 團體結束的準備,包括回顧團體的收穫和改變、對未來的展望、祝福與道別等。 小團體輔導成效評估 其他相關事宜提醒 如果團體結束後學生問題已解決或行為已改善,則可回歸班級,由導師持續介入、輔導教師負責追蹤處理;若學生問題未見改善,則宜再安排其他輔導資源協助。 評量方式,除可由成員自行評量(書面評量、口語評量)外,亦可邀請導師、家長、或觀察員進行他評。 活動過程中的團體紀錄、或相關團體評量表都可以作為成果的一部份,特別是在申請校外經費時,這些具體成果的紀錄都是很好的佐證資料。 如非必要,儘可能不要拍照,以減少違反保密倫理的機會。若必須使用相片作為成果時,可運用團體開始前、遠距離以及避免正面的方式攝影,也就是儘可能減少參與學生被辨識的機會。 「雙師合作」之小團體輔導作法 版權所有,引用時請註明出處 「親師師」合作的重要性 學務處與輔導室合作的介入性輔導工作 召開校內個案輔導會議:當受輔學生需要校內多方資源共同合作、提供協助時, 輔導與特教人員合作_針對適應欠佳學生 輔導與特教人員合作2_針對特教生 介入性輔導評估(Evaluation) 輔導效能的評估是個持續的歷程(Ongoing Process) 轉回導師和追蹤輔導 * * * 借用PDCA的概念作評估 Plan輔導計畫為何?(目標、方法、人力) Do執行計畫 Check檢核計畫的機制(來自系統的回饋) Assessment評鑑(評鑑輔導計畫是否達成預期目標) * 臺北市立建安國小退休主任 卓 瑛老師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王麗斐教授 當學生問題超出導師專業知能範圍,且持續出現適應困難、問題無法改善時… 第六章 第一節 二級介入性輔導之重要概念(ISE) 第二節 個別諮商與輔導 第三節 小團體輔導 第四節 心理測驗 第五節 與受輔學生重要他人合作 第六節 撰寫輔導記錄 第六章 第七節 召開個案會議 第八節 輔導與特教合作模式 第九節 專業倫理 第十節 輔導成效評估 第十一節 受輔學生轉介與外部資源運用 二級介入性輔導的原則 初級轉二級個案之輔導流程 常見學生需二級輔導的徵兆 個別諮商與輔導 雙師合作與諮詢的原則 小團體輔導的實施原則 參加人數 年齡越小,人數越少 一小時以內的小團體,人數不宜超過6人 不宜納入與團體欲達成目標無關之學生(如情緒管理團體納入無情緒困擾學生)。 實施長度 依團體目標,規劃團體次數,全學期8~12次為宜 實施時間 每週1-2次,每次1-2節課 活動地點 單純化與重視安全,避免堆放不相干雜物與遊戲器材,以免增加活動進行的危險度與影響學生專心參與。 若個案工作量超負荷,可將具有共同議題、日趨穩定、需要同儕相互學習與支持之學童,集合成一小團體,實施小團體輔導。 小團體招募注意事項 設計符合學生輔導需求的團體目標與計畫內容,以正向、提升某方面能力為團體目標。 向導師宣傳及徵求成員時,明確說明適當成員特性以及篩選標準,並避免標籤化問題。 必要時,向家長說明及徵求家長同意。 團體宜有公開招募與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