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下是学生提供在网络平台上的作业摘录:
为心灵寻找归宿(随笔一)
——浅谈“入世、出世与超世”
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3)班 王筱文
总觉得古时的知识分子怪惨的。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入世出人头地;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局的黑暗来折磨他们意欲洁净的心。于是他们痛苦着,在寻找出路,而出路无非三种——入世、出世,还有只属于诗仙李白的“超世”。
有人说入世是积极的,也有人说所谓“入世”只是一厢情愿地犯傻而已。像屈原,一颗红热的心毫无保留的献给楚国,有人说他为国奉献,歌颂他的爱国情怀;可也有人要问:他奉献了什么?他帮助楚国强大起来了么?他阻止楚国灭亡了么?他想可他并没有。他的一腔“入世”的热忱只让他更痛苦而已,这种人太想不开。
有人说出世是真正智者的选择,也有人说出世代表着消极、逃避、不负责。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隐遁山林,远离浊世,有人夸他有志气、想得开;而也有人说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那是及时行乐,置人民苦难于不顾的做法,山中的他倒是清闲了,而山外的百姓还水深火热。
这样看来,似乎超世还是一种比较不错的办法,既不屈服于浊流,又能在需要时为国为民做些事情。可“超世”又似乎并不具有太多的现实性,毕竟,千百年来,除了“亦儒亦道亦侠”的李白外,还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超世”。
由此可见,入世、出世、超世,似乎都不完美。但无论何种选择,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选择背后那一颗颗挣扎的心。不得志的屈原眼睁睁地看着祖国被灭、生民涂炭,他是痛苦的;而陶渊明不痛苦吗?出身官宦世家的他难道一点抱负也没有?难道看到世道的黑暗、人民的痛苦他不感到愤怒与痛心吗?可他除了离开还有什么办法呢?谁能真正体会到他心里的苦涩与无奈呢?;而谈及李白,纵使他千般的狂妄与洒脱,他内心的空虚与矛盾以及对国家前景的担忧又怎能掩饰的了啊!
是啊,“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一种大痛苦,而历朝历代正直的知识分子们就活在这样的痛苦中。他们痛苦,因为世间污浊,他们不知自己洁净的心该归于何处。于是,像屈原这样的入世者选择了去战斗,不管是否可行,他们也要为了理想去改变浊世,忍受着痛苦,亲手打造出属于自己心灵的净土,不成功则成仁;于是,像陶渊明这样的出世者选择了离开,不管世界是怎样,他们已经看破知道自己无力挽回,背负着痛苦,在远离尘网的田园中安置心灵,独自品咂着无奈与苦涩;于是,拥有脱俗之心的李白选择了超然,让他的心灵到达本应有的高度,拒绝弃世更拒绝放弃自由,掩饰着痛苦,在微醉与佯狂中维护着人格的独立,心灵的完整。
所以说,自古正直文人寻找心灵归宿的路——也就是选择入世、出世与超世的路,是一条痛苦之路;而自古文人们的痛苦,也大都来自于他们所渴求的心灵的归宿。
2006-12-03
出世入世与超世(随笔二)
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二(9)班 孙赫英
出世入世与超世是人们对待社会的三种心态或境界。这三种境界都有许多著名的代表,只不过在这些代表之中有一些是纯粹的,有一些并不纯粹。他们往往还有着和自己的行为相悖的追求。
先谈谈出世。出世的人往往都选择一种园田隐士的生活。这些隐逸之人居于村野,寄情山水。有的像平凡人一样耕作劳动过这平凡的生活,有的则用另一种方式体现着自己的不同,体现着自己对入世的厌恶。第二类的代表是“暗香浮动近黄昏”的林先生莫属了。林和靖作为一位诗人,对执政者的做法十分失望,便隐居杭州山林,梅妻鹤子,成为了一位绝对的出世者。第一类出世者使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陶渊明。陶渊明在任上短短几十天,由于不愿为了五斗米去迎接上级,最后离官而去,开始过上了隐逸的生活。他是一个纯粹的隐者,他并不在意自己是否出名,不再以朝廷能否继续录用他。他安于此种安详的生活,他要的不是在官场上一展宏图。享农家之乐,引壶觞以自酌才是他要的。
入世者都是积极的。这些人往往受儒学的影响很深,有学而优则仕的梦想。这种梦想源于自身。有的想创下自己的辉煌让自己载入史册,有的则想为国为民治一个太平盛世。辛弃疾和屈原都属于后者。辛弃疾从小练习剑法,只盼将来能够为民除害为国杀敌。他先是一个武将,再是一名官员,最后才是一个文人。他积极地希望能够加入到军队之中,一生如此,但机会并不多。屈原作为一名文人是成功的,作为一名政客也并不失败。只是当时世事不容他大有作为。由于他对国家的绝望,纵身跃入汨罗,终结了自己。他这种行为不能算积极,算作一种逃避。但对于当时的屈原又能如何呢?他的确也是一个入世者,但消极的态度决定了他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入世者。
超世者有一种超凡的奇质。他们仿佛神仙一般,并不像隐士一样隐藏自己,而显露出自己,仿佛凌驾于世人之上。令人感觉遥不可及。超世者的这种奇质注定了他们的傲气,一种自负的傲气。李白是超世者的代表。李白诗才无人可比,却并有一段时间很不得意,只因这种傲气。他从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