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药渣生产有机基质最佳配方和最佳发酵条件研究.doc

利用中药渣生产有机基质最佳配方和最佳发酵条件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 利用中药渣生产有机基质发酵条件研究 内容摘要:通过添加含高温纤维分解菌的菌种.可以明显地缩短发酵的启动期.提高发酵速度。通过对发酵过程中温度、水分、PH的检测.说明发酵条件是:温度在高温阶段维持在50-70℃.降温阶段维持在35-50℃.含水量70%左右;PH近中性.初始C/N30-35:1。发酵结束时C/N在15:1左右。 关 键 词:中药渣 发酵条件 发酵菌种 对中药厂中药渣的基本性能研究表明.中药渣中未添加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含有丰富的Ca、Mg、Fe、P、Cu等作用必须的矿质元素.有毒重金属含量均低于作物生长环境质量标准。是可以利用的发酵材料。最经济、有效的办法就是高温堆制.但作为工厂化生产必须缩短生产周期.本试验以调整C/N为基础.接种江苏省农科院微生物室生产的菌种.对发酵条件的控制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中药渣、江苏省农科院微生物室制作的菌种.尿素。 1.2 研究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处理一 5m3中药渣+10kg尿素 处理二 5m3中药渣+10kg尿素+2.5kg菌种 处理三 5m3中药渣+500kg鸡粪+2.5kg菌种 中药渣含水量74.4%,堆制时不必调水分.不加草木灰.石灰等调节PH.加入菌种.尿素.鸡粪后充分搅拌均匀.堆体形状为梯形.高1.5m.上底1.6m×1.6m.下底2.0m×2.0m。堆好后用木棍在顶部和四周打通气孔数十个.堆好后盖上散草保水.待肥堆进入降温阶段将通气孔封闭.并将散草换成塑料薄膜.让肥堆处于嫌气状态.整个发酵过程不翻堆。 1.2.2发酵堆温度变化测试 对发酵堆的温度进行测试的测试点如图所示.每天8:00.11:00.14:00,17:00对5个点的温度进行测定。 点1距地面0.1m, 点2距地面0.7m,(肥堆塌陷后为中部) 点3距顶面0.1m, 点4距侧面0.2m, 点5距地面,侧面均为0.2m。 ·3 ·4 ·2 ·1 5· 点1点2用特制的长温度计.点3、4、5用短温度计.3个处理同时测定.插入5分钟后记录温度。 1.2.3 每隔15天测定点1、点2、点3的含水量 1.2.4 每隔15天测发酵堆高度 1.2.5 发酵堆PH、EC、C/N、CEC的测定。 每隔15天对点1、点2、点3取样.每点取样约100克.每点随机取5份混合均匀.样品风干后测PH、C/N、CEC、EC。总C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法.总N测定采用H2SO4-H2O2消化扩散法.阳离子交换量采用EDTA-铵盐测定法.PH采用酸度计法。 2.试验结果 2.1 发酵堆各点温度变化情况 图1-图5是不同处理在下午2:00时各点温度变化趋势图。 从这5个图可以看出.处理2、处理3在第3天温度就能上升到50℃以上而进入高温阶段.而处理1需要12天才能上升到50℃以上。处理2、 处理3在第20天时就进入后熟保肥阶段.而处理1要在第50天时才进入后熟保肥阶段。 这个结果说明.添加菌种可以缩短启动期10天左右.使发酵速度提高1个月左右的时间。调节C/N.可以用尿素等速效氮肥.也可以用鸡粪等C/N较小的有机肥料.两者对发酵速度的影响没有差别。 图6是发酵堆不同部位的温度变化趋势.从图6中可以看出点2、点3的温度略高于点1、点4、点5.但各点的温度在高温阶段都能达到50℃以上。说明由于采取了保水(前期盖散草.后期盖薄膜)措施.表面、侧面、底面都有良好的发酵条件.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需要.因而在发酵过程中.不必翻堆.节约了生产成本。 2.2 发酵堆阳离子交换量.电导率、C/N的变化 发酵前测原料浸提液的PH为7.12.符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对酸碱度的要求.因此.没有调节PH.从图7可以看出.在发酵过程中各处理PH一直保持中7.1-7.7之间.适合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图8可以看各处理全N含量略有下降.但总体来讲.变化不大.说明在发酵过程中没有发生强烈的反硝化作用发生.也没有造成大量的NO3-N的淋失。从图9、图10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各处理全C含量由原来的40%左右下降到20%左右.C/N由原来的35:1下降到17:1。处理2、处理3下降速度比处理1快.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处理2、处理3发酵速度快。 从图11可以看出.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各处理的电导率都在增加.前20天增加速度快.20天以后基本保持不变.这说明前20天发生了强烈的矿质化作用.释放了一些可溶性养分.而使电导率增加.后期以腐殖化作用为主.可溶性养分的释放显著减少。处理2电导率增加的速度快于处理1、处理3.说明处理2发酵速度快.处理3 低于处理1、处理2.可能由于处理3添加的是鸡粪.可溶性物质较少的缘故。 2.3 发酵堆含水量的变化 从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