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总结.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 平流层 对流旺盛近地面, 纬度不同厚度变; 高度增来温度减, 只因热源是地面; 天气复杂且多变, 风云雨雪较常见 气温初稳后升热 只因层中臭氧多 水平流动天气好 高空飞行很适合 上冷下热 高空对流 电 离 层 高层大气 电离层能反射 无线电波,对 无线电通讯有 重要作用 12 50 逆温现象: 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影响: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加剧大气污染;出现多雾和晴朗天气;对航空造成影响。 知识点二: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吸收作用(有选择性) O3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光 H2O、CO2吸收红外光 上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光 散 射 作 用(有选择性) 天空成蔚蓝色--蓝、紫色易被散射 天空呈灰白色--尘埃、雾粒散射 朝霞、晚霞 红绿灯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 云多时气温不高 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越厚 大气上界 地 面 太 阳 辐 射 地 面 吸 收 大气吸收、反射、散射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大气 吸收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大 气 增 温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2、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是长波辐射 3、太阳辐射是地面直接 热源;地面辐射是对流 层大气直接热源;大气 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1、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A B C 大气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的意义 有利于生物 生存和发展 削弱作用 了 白天的最高气温。 保温作用 了 夜间的最低气温。 降低 提高 昼 夜 温差小 “晴晴联合”昼夜温差最大 “阴阴联合”昼夜温差最小 太阳辐射 大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散射作用 削弱作用 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保温作用 直接 热源 直接 热源 知识点三: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 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 2、高空风的形成与风向 3、近地面风的形成与风向 一、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热力环流的实例:城市热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 会画图 1000 1002 1004 1006 受热 冷却 冷却 高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思考:A、B两地,何处气压高? A B 思考:从形态上看,低压:等压线  ,          高压:等压线  。 下凹 上凸 1008 1010 1006 (百帕) 高压 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既改变风速,又改变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等压线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于运动方向,南左北右;大小与风速、纬度成正比,只改变风向。 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大小取决于地表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既改变风速,又改变风向。 形成风的几个作用力 知识点四: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0? 30?N 60?N 90?N ---单圈环流 3、大气环流的形成 假设: (1) ①地表均一 ②地球不自转 ③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极地高气压带 冷热不均产生了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故成因为热力因素所致。 小结: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低纬环流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三圈环流 假设: ①地表均一 ②太阳直射赤道(不移动) 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故为动力因素所致。 小结: 极锋 赤  道  低  气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副 热 带 高 气 压 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 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地东风 东 南 信 风 中 纬 西 风 极 地 东 风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六风七带 高低相间 东西一致 南北相反 分布规律 23°26′N 23°26′S 66°34′S 66°34′N 0° 假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