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docx

第十章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的.docx

  1. 1、本文档共1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 由02规范 6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计算要求修订而成 10.1 一般规定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除应根据设计状况进行承载力计算 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外,尚应对施工阶段进行验算。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应计入预应力作用效应;对超静定 结构,相应的次弯矩、次剪力及次轴力应参与组合计算。 对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结构有利时,预 应力作用分项系应取1.0,不利时应取1.2;对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 应取1.0。 对参与组合的预应力作用效应项,当预应力作用效应对承载力有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应取1.0;当预应力效应对承载力不利时,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按本规范第3.3.2 条确定。 条文说明: 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应按预加力作 用的有利或不利分别取1.0或1.2。当不利时,如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锚头局压区的张拉控制力,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 应取1.2。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预应力作用分项系数 通常取1.0 。当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预应力筋超出有效预应力值达到强度 设计值之间的应力增量仍为结构抗力部分。 次弯矩、次剪力和次轴力均为预应力荷载效应,也应当参与 荷载效应组合和设计计算,为避免出现冗长的公式,在本规范诸多计算公式中并没有列出相关次内力。因此,当应用本规范公式进行正截面受弯、受压及受拉承载力计算,斜截面受剪及受扭截面承载力计算,以及裂缝控制验算时,均应计入相关次内力。预应力筋的强度设计值在有关章节计算公式中给出。 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符合下列规定,且不宜小于0.4fptk 钢丝、钢绞线 ? con ? 0.75 f ptk 预应力螺纹钢筋 ? con ? 0.85 f pyk 注:当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上述张拉控制应力限值可相应提高 f ptk 或 0.05 f p:yk 要求提高构件在施工阶段的抗裂性能而在使用阶段受压区内设置的预应力筋; 要求部分抵消由于应力松弛、摩擦、钢筋分批张拉以及预应力筋与张拉台座之间的温差等因素产生的预应力损失。 条文说明: 本条基本未做修改,除将表(02规范)6.3.1改成文字描述,删掉 了热处理钢筋。此外,增加了中强度预应力钢丝及预应力螺纹钢 筋的张拉控制应力限值。 施加预应力时,所需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应经计算确定,但不宜低于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5%。 注:当张拉预应力筋是为防止混凝土早期出现的收缩裂缝时,可不受上述限 制,但应符合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规定。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由预应力引起的内力和变形可采用弹性理论分析,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按弹性分析计算时,次弯矩M2 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M 2 ? Mr ? M1 M1 ? Npepn 式中:N p——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加力,按本规范公式 (10.1.7-3)计算; epn ——净截面重心至预加力作用点的距离,按本规 范公式(10.1.7-4)计算; pM——预加力N 对净截面重心偏心引起的弯矩值; p M 1 Mr ——由预加力N p的等效荷载在结构构件截面上产生的弯矩值。 次剪力可根据构件次弯矩的分布分析计算,次轴力宜根据结构的约束条件进行计算。 2 在设计中宜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支座、柱、墙等约束构件对梁、板预加力效应的不利影响。 条文说明: 通常对预应力筋由于布置上几何偏心引起的内弯矩Npepn以 M1表示,由该弯矩对连续梁引起的支座反力称为次反力,由次反力对梁引起的弯矩称为次弯矩M2。在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梁中,由预加力对任一截面引起的总弯矩Mr为内弯矩M1与次弯矩M2之和,即Mr=M1+M2。次剪力可根据结构构件各截面次弯矩分布按力学分析方法计算。此外,在后张法梁、板构件中,当预加力引起的结构变形受到柱、墙等侧向构件约束时,在梁、板中将产生与预加力反向的次轴力,为求次轴力也需要应用力学分析方法。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法向应力及相应阶段预应力筋的应力,可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 …… 此条未作修订。只是将02规范6.1.5条中注:2“设计中宜采取措施避免或减少柱和墙等约束构件对梁、板预应力效果的不利影响。” 删掉了。 预加力及其作用点的偏心距(图10.1.7)宜按下列公式计算: 02规范是预应力钢筋及非预应力钢筋的合力 注:2 当计算次内力时,公式(10.1.7-3)、(10.1.7-4)中的?l5和??l5可近似取零。 对允许出现裂缝的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梁及连续梁,在重力荷载作用下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可考虑内力重分布,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当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小于0.1 且不大于0.3 时,其任一跨内的支座截面最大负弯矩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确定: 且调幅幅度不宜超过重力荷载下弯矩设计值的2

文档评论(0)

138****497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