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西客专八标段 沉降观测施工作业指导书 (DK497+230~DK509+442) 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大西客专八标段一项目部 二零一零年十月 目 录 一、概述 二、编制依据 三、沉降变形观测组织机构 四、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制度 五、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六、桥涵沉降变形观测 七、过渡段沉降观测 DK497+230~DK509+442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 一、概述 我部负责大西铁路客运专线八标段DK497+230——DK509+442段工程施工任务,管段线路总长度12.212Km,线路途经洪洞县龙马乡以及临汾市尧都区吴村镇、土门镇,管内主要工程为:(1)区间路基两段,起讫里程分别为DK497+230~DK497+700、DK499+250~DK499+322.1,全长542.1m。洪洞西站站场路基起讫里程为DK497+700~DK499+250,全长1550m。(2)岔口河特大桥全长17952.7m(0#~553#),其中我项目部施工长度为10120m(0#台~312#敦)。(3)管段内框架涵8座,框架桥2座,旅客地道一座。 二、编制依据 1、《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2、《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4、大西客专(原平至西安段)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方案 三、沉降变形观测组织机构 组长总工程师:杜方元 组长 总工程师:杜方元 副组长测量队长:熊良宝副组长 技术质量部长:刘建发 副组长 测量队长:熊良宝 副组长 技术质量部长:刘建发 路基主管工程师:沙会策桥梁主管工程师:刘家林二组负责人: 李新文 路基主管工程师:沙会策 桥梁主管工程师:刘家林 二组负责人: 李新文 一组负责人: 许晓 各组织成员职责: 1、组长 管区内沉降变形观测总体负责。 2、副组长 管区内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负责,控制网布设、观测点的选择、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等。 3、沉降观测组负责人负责本管段内桥梁、路基的沉降观测以及协助副组长对观测数据的整理分析。 4、主管工程师 各专业主管工程师负责本专业沉降变形观测的点位选取、数据分析整理并用以指导下一阶段的施工。 各专业管区内另设沉降观测小组,实行实时观测,具体人员分工及职责详见各专业小组分工表。 四、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制度 1、严格职责明确、分工到人的管理制度。 2、严格逐级复核的管理制度。 3、严格按设计文件要求进行观测点的布设及观测。 4、熟悉测量仪器的用途、操作性能、调试和维护方法,做好仪器检定、标识工作。 5、测量仪器宜采用全站仪和电子水准,全站仪精度不宜低于2″、电子水准仪采用徕卡DNA03、天宝DINI03,必须经有资质的检定部门调试检定合格,方能使用,并进行检定标识。 6、测量时水平角观测根据精度等级而定,但一般不少于4个测回,电子水准仪严格按国家二等水准的标准进行观测。 7、水平角的观测宜选在日间通视良好、呈像清晰稳定时进行,仪器温度应与气温一致,避免日晒。 8、作业时应做好详细记录,必须做到记录清楚、准确,结束作业后要有换手复核者的复核记录,无误后方可作为成果整理的依据。 9、测量内业资料,必须收集齐全,及时整理,及时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使用,并分类登记,专人保管。 五、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一):路基观测项目 路基观测项目主要是地基土体变形,包括垂直与水平变形,其观测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路基沉降观测项目表 观测项目 仪表名称 观测目的 沉降 路基面沉降 沉降监测桩 基床表层以下土体沉降总量 路基基底沉降 沉降板 某一层位以下沉降量 地基深层沉降 深层沉降仪 路基以下土体沉降量 路基全断面沉降监测 剖面沉降仪 路基全断面沉降量 (二)观测精度和频度 观测精度:一般应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 观测频度:所有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4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测试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表2 路基沉降观测频率表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阶段 一般 1次/天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 1次/周 第2、3个月 1次/10天 3个月以后 1次/2周 6个月以后 1次/月 (三):观测元件的埋设 沉降监测桩:采用φ40mm长0.25m左右的带弯头的光圆钢筋。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埋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m处。

文档评论(0)

lx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