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nclusions: Based on current data, intermittent hemodialysis and CRRT appear to lead to similar clinical outcomes for patients with ARF. If CVVHF is used, a dose of 35 mL/kg per hour should be provided. 但是(35 mL/kg ·h-1)的实际意义: 置换液量、透析液量还是超滤率? (35 mL/kg ·h-1)的实际意义:置换液量、透析液量还是超滤率? Ronco C,2000年发表在Lancet的文章为证据基础; 至少35ml/kg.hr-1的超滤率是指的后稀释方法,后稀释PC=后稀释置换液量+净脱水量 ; 我们认为(35 mL/kg ·h-1)应为:血浆清除率(PC); 如果设定了预定的血浆清除率、滤过分数,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需要的血流速及置换液的量 ; 病例一 具体CRRT治疗思路 病例一 具体CRRT治疗思路(一) 体重74kg,HCT30%,CVVH; 100%后稀释、净脱水为零时: 血浆清除率(PC)=超滤率=后稀释置换液量; 目标PC=35ml/kg.h时: 则后稀释置换液量=35×74≈2600ml/hour; 后稀释滤过分数(UFF)﹤20%: 血浆流量 =PC/UFF=2600/20%=13,000ml/hour, 血液流速=血浆流速/(1-Hct)/60=309ml/min; 病例一 具体CRRT治疗思路(二) 若假设血流速=200ml/min: 血浆流量=200×60×(1-HCT)=8,400ml/hour, 后稀释滤过分数(UFF)=2600/8400=30%; 通过完全后稀释满足PC=35ml/kg.h,需要较高的血流速(309ml),临床实际中可能难以满足,可考虑通过应用前后稀释结合的模式。 病例一 具体CRRT治疗思路(三) 在这个病例中,为了延长滤器的寿命,我们设定后稀释的UFF15%,血流速200ml/min: 后稀释置换液量(Post)=血浆流量×UFF=8.4×15%=1.26L 因为: PC=血浆流速×滤过分数(整体) 滤过分数= UF/FFIR=(Pre+Post)/(Pre+血浆流量), PC/血浆流速=(Pre+Post)/(Pre+血浆流量),代入数据: Pre=1.95L≈2L 病例一 具体CRRT治疗思路(四) CVVH时,我们不仅要考虑治疗的有效性,还要考虑治疗花费及护理的工作量。为达到同一治疗目标---PC,血流速低者,要求的置换液量就大。 设定血流速=300ml/min,后稀释的UFF15% 同理得出:Post =1.9L,Pre=1L 我们比较一下,血流速300ml/min较200ml/min所用的置换液量少,护理的工作量少,另外,前者的后稀释液量较后者的大,其所达到的清除效果优于后者,所以,我们选择了300ml/min。 病例二具体CRRT治疗措施 患者体重80kg,红细胞压积26.7%; 第一次治疗:治疗模式为前稀释90%,血流速200ml/min,治疗剂量4500ml/h。血浆流速为8769ml/h,血浆清除率为3090ml/h(38.6ml/Kg.h-1) ; 第二次治疗:治疗模式为前稀释90%,血流速400ml/min,治疗剂量4500ml/h。血浆流速为17538ml/h,血浆清除率为3664ml/h(45.8ml/Kg.h-1) ; 第三次治疗:治疗模式为前稀释50%,血流速200ml/min,治疗剂量2800ml/h,血浆流速为8769ml/h,血浆清除率为2415ml/h(30ml/Kg.h-1) ;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N Engl J Med 2009;361:1627-38 Filters with the AN69 membrane (Gambro) were used 临床常用的几种抗凝方法 普通肝素抗凝 低分子量肝素 局部枸橼酸抗凝 肝素/鱼精蛋白抗凝 全身性抗凝方法: 局部抗凝选择: 普通肝素抗凝(UH) UH的抗凝作用主要与抗凝血酶Ⅲ(AT Ⅲ )结合,增强其抗凝血酶活性,同时还抑制fⅩ、fⅨ活性;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反映UH抗凝效果及安全性的有效指标; 通常采用5000~20000u加入预冲液予以预冲,首剂10-20u/kg,维持剂量3-15u/kg/h;抗凝目标是使aPTT或ACT延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