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致命傲慢:《王者荣耀》危机公关,腾讯一错再错
《王者荣耀》话题仍在热议,各路豪杰谁也不服谁,看来只能等“有关部门”盖棺论定了。腾讯和《王者荣耀》也终将要为其失败的危机公关,而付出想象不到的代价。1很可能,腾讯错估了这次舆情。如果说,2010年3Q大战中,腾讯的应对策略以隐忍防守为主,与当时公关团队尚未齐备有关。那么,7年后在《王者荣耀》的危机公关中,腾讯公关充分展示了无谓的傲慢。
我们先来复盘下《王者荣耀》舆情过程:
早在今年3月,《王者荣耀》对未成年人的戕害,就激起中央媒体质疑。
3月28日,光明日报发表了评论《荆轲是女的?小学生玩lt;王者荣耀gt;还能学好历史吗?》,直斥《王者荣耀》搞历史虚无主义,淆乱未成年人认知。
随后,人民日报等纷纷转载,《王者荣耀》在国家级媒体上,首次与未成年人和意识形态捆绑,舆论角色被严重刷新。
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然而,中央媒体对《王者荣耀》的观感,并非铁板一块。
3月31日,中国教育报发表《手机游戏改变孩子历史观?》的专题,发表了两篇观点不一的文章,一方系媒体评论员邓海建所写的《手游不是历史的调色板》,另一方系出版社编辑刘义杰所撰的《不必放大手游的教育功能》。
对《王者荣耀》基本持贬斥立场的邓海建,在文中提议,应该参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严格的游戏分级制度,以保护未成年人。
上述发声,并未引起腾讯的高度重视。《王者荣耀》团队只是将角色“荆轲”在体验服中更名为“阿珂”,也微调了故事背景。
树欲静而风不止,媒体和公众的情绪不因“荆轲”的更名而停歇,反而不断发酵。很快,针对《王者荣耀》的舆情从教育话题蔓延成社会热点,舆情更加宽频,意味着应对难度将会呈几何倍数狂增。
从4月份开始,少年儿童沉迷《王者荣耀》酿惨剧的负面新闻,在全国遍地开花:
广州,17岁少年狂打《王者荣耀》40小时,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晋江,一学生沉迷《王者荣耀》游戏,被父亲夺走手机,乃持刀与父对峙;
深圳,12岁小学生为给《王者荣耀充值》,偷开家里保险柜;……
这些恶性事件,恰恰又与《王者荣耀》的重度用户区高度重叠,也会更加印证这些地区的家长和教师对《王者荣耀》的集体反感。如下图:腾讯公关和《王者荣耀》团队在这些舆情面前,沉默依旧,或许是假装没看到,更有可能是他们想冷处理这场危机,以免陷自身于舆论风暴之中。
更明确地说,腾讯不想认错,《王者荣耀》还想发财,就共谋一拖了之。2
然而,入夏以来,随着小升初、高考和中考话题不断升温,人们又将眼光聚焦未成年人和他们热衷的手游。
恰好,6月份,《王者荣耀》之父、腾讯公司副总裁姚晓光被曝9800万香港买楼,又将这款手游重新推上浪尖。
姚晓光还在香港发表了一场演讲,显示在他和团队的评判系中,对未成年人和社会秩序的伤害尚未进入视野。
姚晓光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任何足够优秀的产品都会被足够多的人热爱;但如果你一不小心,也会错过这个时代。”虽然《王者荣耀》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团队丝毫不敢懈怠。
“为了不辜负玩家的期待,只能顶住压力,不断突破自己”。
作为一个与张小龙齐名的产品经理,姚晓光追求极致的产品体验似乎理所应当,但姚晓光不会不知道,《王者荣耀》玩家中,有多少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日活和停留时长,以及平均消费额。在公共舆论面前,腾讯其实无法直面这些数据。
姚晓光的立场,可能深得互联网中人以及某些自由主义评论家的喜好,但在国人的普遍视角中,为了赚钱贩卖“电子海洛因”,丝毫不顾及社会影响和青少年的未来,这种人价值观有严重问题。
6月22日,杭州13岁少年毛毛因玩《王者荣耀》被父亲教训后,跳下四楼,致多处骨折,在他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把手机拿来,我要登录下游戏账号。”
之后,杭州夏衍中学老师蒋潇潇发文《怼天怼地怼王者荣耀》。该文引发连锁反应,愤怒的学生和家长们在网上集结,他们突然发现,《王者荣耀》造成的问题,比他们目睹的更加严重和广泛。
7月2日,腾讯匆忙中宣布,将于两天后推出“史上最严反沉迷系统”。从这一天开始,腾讯开始动用旗下的KOL和公关渠道,试图操纵舆论导向,比如腾讯大家栏目就将青少年沉迷手游,曲解为一种需要捍卫的“生活方式”。腾讯公关还以《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的名义,发表了一篇痛陈情怀的公开信,《为了爱,为了梦想》,李旻称《王者荣耀》为自己和团队伙伴的“孩子”,与中国家长们的“孩子”并列,试图营造出某种共情的沟通场景。
可是,李旻忽视了,无数中国家长因为《王者荣耀》,爱已残缺,梦想也没了。他的电子“孩子”沉迷了家长们活生生的孩子。这封公开信几乎算得上对愤怒家长们的二次羞辱。3这也是这届腾讯公关的阴毒所在,他们在之后的策略中,一直羞辱指责这些家长,无非想说,“管好你的孩子,别怨我”。可是并没有解释,《王者荣耀》为何沦为一款需要家长们日夜督查孩子,严防死守的游戏。
王者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