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刘艳青01051849208铁路客运专线
隧道技术标准;降低隧道空气动力效应的结构工程措施
增大隧道有效净空面积其效果显著。但因增加工程数量,从而提高了造价;在洞口增设缓冲结构、将隧道出入口作成喇叭型、增设混凝土明洞或钢结构的棚洞等,并且在其洞壁上开设通气孔洞或窗口,可减弱微压波产生洞口附近的“爆炸”声。;影响隧道横断面尺寸的因素有:
建筑限界;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标准限界及接触网支承点和接触网链形悬挂的安装范围;
线路数量:是双线单洞还是单线双洞;
线间距;
线路轨道横断面;
需要保留的空间如安全空间,施工作业工作空间等;
空气动力学影响;
与线路设备的结构相适应。;(三)隧道横断面尺寸
隧道有效净空断面积 ;1、安全空间
隧道内安全空间应在距线路中线3.0m以外,单线隧道设在电缆槽一侧,多线隧道必须设在两侧。
安全空间的高度不应小于2.2 m,宽度不应小于0.8 m。
安全区的地面应不低于轨面规定高度,必须平整,允许有3‰的横向排水坡。
安全空间的地面与接触网设备的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95m。;2、救援通道
救援通道的规定参考了德国规范,预留空间不控制隧道横断面大小,但与建筑限界一起可以作为控制隧道横断面宽度的依据。
救援通道设在安全空间一侧,救援通道走行面不低于内轨顶面。
在装设专业设施处,宽度可减少0.25 m。救援通道净高不小于2.2 m。设备的带电部件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95m。;3、技术作业空间
技术作业空间用于安放施工辅助设施,作为预留加强衬砌或安装隔声板等的空间,也可用来满足衬砌未预料的少量的静态长期变形。该空间内允许在有限的长度范围内设置一些设备,如接触导线张力调节器和接触导线以及接头的紧回装置等。技术作业空间沿隧道衬砌内轮廓环向设置,其宽度为0.3m。隧道的施工误差不应占用技术作业空间。;
隧道内不设置供养护维修人员待避的专用洞室,但应考虑设置存放维修工具和其他业务部门需要的综合洞室。综合洞室沿隧道两侧交错布置,每侧间距应为500m左右。;
我国客运专线隧道一般采用复合式衬砌,个别浅埋或偏压隧道局部采用整体式衬砌。在隧道地下水不发育且岩体完整的Ⅰ、Ⅱ级围岩地段,采用不设置防水板的单层衬砌。隧道衬砌均采用曲墙形式,Ⅲ级以下围岩隧道设置仰拱,仰拱和曲墙圆顺连接,且仰拱厚度较拱墙大;I、Ⅱ级围岩隧道设置钢筋混凝土底板,部分地下水发育地段也采用有仰拱结构;为防止衬砌开裂,Ⅳ级以下围岩衬砌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Ⅱ、Ⅲ级围岩衬砌混凝土内掺加合成纤维。初期支护参数考虑支护结构耐久性因素,喷射混凝土的厚度按满足钢架保护层设计,同时喷射混凝土中掺加合成纤维。;一般山岭隧道采取“防、排、截、堵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隧道衬砌和设备洞室衬砌的防水等级应达到《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规定的一级防水标准,即隧道内不允许渗水,衬砌结构表面无湿渍。
对地表水和地下水进行妥善处理,洞内外应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排水系统。
对于岩溶和暗河发育的隧道,尽量维系既有岩溶地下水的通路,采用疏导的工程措施,不随意封堵岩溶管道和暗河出口。
在地下水发育和有可能造成地表水流失、影响地表植被和居民正常生活的地方,增加水文环境影响评价,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防排水设计理念。
尽量采用可维护的防排水系统,即采用耐久、可靠的防排水材料,关键部位发生损坏或防排水功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以进行维护、检修或更换,满足隧道设计使用年限内的防排水要求。; 隧道洞口设置缓冲结构应考虑的因素为:列车类型及长度、隧道长度及横断面净空面积、隧道内轨道类型、隧道洞口附近地形和洞口附近居民情况。一般情况下,隧道洞口可不设置缓冲结构。隧道出口有建筑物或特殊环境要求时,可考虑设置缓冲结构。进口缓冲结构的设置应根据出口微压波峰值的大小来确定。对于预留缓冲结构条件的洞口,若有路基挡墙,其挡墙位置应在缓冲结构之外。 ; 根据高速铁路隧道建筑限界和隧道内必须配置的各功能空间的要求,结合前面介绍的隧道空气动力学研究有关成果,我国统一制定了200 km/h、250 km/h、350 km/h不同行车速度条件下的隧道衬砌内轮廓,并编制了相应的双线隧道衬砌通用参考图。;隧道衬砌内轮廓;隧道衬砌内轮廓;隧道衬砌内轮廓;隧道施工技术;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客运专线隧道的特点;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关键控制点;新奥法概念;新奥法概念;新奥法概念;新奥法遵循原则;新奥法与喷锚支护的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