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数学常识:数学与对联 16金融1BS1班成超然数学和诗一样,都充满了想像,充满了智慧,充满了创造,充满了和谐,也充满了挑战。而对联,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数字入联,增添意境美;数字入联,增添文学的对称美。对联与数学联姻,就会让枯燥的数学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枯燥的数字经文人之手,嵌入对联之中,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请欣赏!!!一、数字入联数字入联,数不胜数。 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时,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上联。秀才脱口说道: 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一、数字入联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下联。秀才朗声说: 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年一定要中。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这样被这位秀才夺走了。二、数学名词入联数学名词入联,这在我国古代不多见,但在现在却比较多。 1985年第一个教师节时,某班学生给老师送联祝贺,联云: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数数含辛茹苦平行直线、相交直线、异面直线线线意切情深联中巧妙地嵌入数学名词,贴近自然,情深意切,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敬仰之情。三、数学家名数学书名入联 1953年,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在随同中国科学院代表团出国考察的途中,他即景生情,口吟这么一则上联:三强韩赵魏。 并向大家求对下联。这里的“三强”指的是战国时期韩、赵、魏三个强国,同时又隐喻着代表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就给下联的应对带来新的难题。在座的诸人都大伤脑筋,一时不知所对。 过了一会,只见华罗庚不慌不忙,又随口抛出一句下联:九章勾股弦 这下,使满座为之绝倒。三、数学家名数学书名入联《九章》是我国古代一部着名的数学着作,书中首次记载了我国数学家所发现的勾股定理,即直角三角形中所夹直角的两边“勾”“股”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弦”的平方。同时,这里的“九章”又隐喻了代表团的另一名成员大气物理学家赵九章的名字。华罗庚的这副妙联,一时在楹联界和学术界传为佳话。三、数学家名数学书名入联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由着名史学家陈寅恪出试题,其中有一题就是做对子。 他出的上联只有三个字:孙行者 考生的答卷则五花八门,有“猪八戒”、“沙和尚”等,甚至有因极度不满破口大骂“王八蛋”的。当年对出的最好的下联是“胡适之”。三、数学家名数学书名入联 后来楹联界评论说,最理想的下联应当是:祖冲之 姓氏“祖”对“孙”,同时又可作“祖父”对“孙子”解释,动词“冲”对“行”,虚词“之”对“者”,对得十分工整。而且孙行者是文学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祖冲之则是实有其人,实对虚,更为难得。四、数学题入联有趣的数学题隐藏在对联中,蕴涵着一种和谐的数学美。 清乾隆五十年,朝廷为了表示国泰民安,把全国65岁以上的老人请到京城,为他们举行一次盛大宴会。在宴会上,乾隆看见一位老寿星,年高141岁,非常高兴,就以这位寿星的岁数为题,说出上联,并要纪晓岚对出下联: 乾隆帝的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纪晓岚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四、数学题入联上、下两联都是一道多步计算应用题,答案都是141岁。上联的“花甲”是指60岁,“重开”就是两个60岁,“三七”是21岁,就是60×2+3×7=141(岁)。下联的“古稀”是指70岁,“双庆”就是两个70岁,多“一度春秋”就是多1岁,也就是70×2+1=141(岁)。数学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大课堂,回归生活学数学既是让数学自身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又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学到了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但需要注意的是,回归生活学数学绝非回到生活中放任自流地学数学,而应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的作用,并重在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惟有这样,才能将数学的有关精神落到实处,更好地通过数学的学习来促进自身的发展。从而使自身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为人人所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的数学”,“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Thank Yo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