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幼儿母亲对亲子互动信念之研究.doc

自闭症幼儿母亲对亲子互动信念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68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第二十三期 自閉症幼兒母親對親子互動信念之研究 PAGE 189 花蓮教育大學學報 民95,23期167-190頁 自閉症幼兒母親對親子互動信念之研究 陳俞君 樹德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副教授 (收稿日期:2006年5 摘 要 親子互動的早期療育方案在美國行之有年且效果卓著。然跨文化的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文化對幼兒發展的期待不同,對親子互動時父母所應扮演角色的認知亦不相同。所以,將國外發展出來的模式運用在台灣早期療育課程時,實有必要先了解台灣父母對親子互動的想法。才能設計出真正切合台灣家長及幼兒需求的方案,發揮早期療育的最大成效。有鑑於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自閉症幼兒母親對親子互動的信念。藉由訪談的方式瞭解自閉症幼兒母親對幼兒發展的想法,及其在親子互動時角色的詮釋。共有7位自閉症幼兒母親參與本研究,母親年齡範圍為31至40歲(平均35.1歲);幼兒的年齡範圍為30至57個月大(平均年齡為42.3個月),包括6位男孩及1位女孩。研究場所以受訪者家為原則,所有的訪談皆以錄音機錄音作為內容分析的依據。研究結果發現自閉症幼兒母親認為親子互動對幼兒的各項發展有重要的影響,尤其是在認知、情緒、社會和身體動作發展方面;在親子互動過程中,母親最常提及的角色依序為促進者、教導者和照顧者。此外,自閉症幼兒的母親在提及親子互動的發展目標及其應該扮演的角色時,兩者間存有特定的關聯性。本研究結果將可提供未來在發展親子互動模式的早期療育方案時的參考。 關鍵詞:親子互動、自閉症、母親信念 壹、前 言 在學前特殊教育的領域中,基於親子互動對嬰幼兒發展與學習重要性的假設(McCollum Hemmeter, 1997),親子互動的療育模式被廣泛應用在早期療育,藉以改變特殊幼兒的發展情形。根據國外相關文獻指出,親子互動特性對幼兒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舉例而言,母親在親子互動時的敏感性、反應性和溫暖特質,對幼兒的發展有正面的影響;相反的,母親過多的主導性行為對幼兒的發展有負面的影響(Kelly Barnard, 2000)。除此之外,研究也發現母親在與特殊幼兒互動時表現較多的主導行為(Marfo, 1990; Roach, Barratt, Miller, Leavitt, 1998)。因此,改變特殊幼兒家長的親子互動行為特性,使他們的親子互動行為變得更「理想」,被認為是親子互動早期療育方案的首要目的之一。 雖然如此,有些學者不贊同上述認為家長的主導性互動行為對特殊幼兒發展會產生不利影響的假設。他們認為這種假設忽略了家長的高主導性行為,事實上可能是為了因應幼兒的發展現況所做的調適(Barnard Kelly, 1990; Hodapp, 1995; Jones, 1980; Mahoney, Fors, Wood, 1990)。這些學者認為有必要從社會文化的角度,進一步了解家長在親子互動時所表現的行為(Garcia, Perez, Ortiz, 2000),尤其當父母親的文化社會背景不同於早期療育者時(McCollum Yates, 2001)。因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長會從他/她生長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學習到親職的概念,例如:好的父母親的定義、養育子女的態度及行為,然後依據這些概念決定自己在親子互動時應該扮演的角色及行為。所以,了解不同文化家長,尤其是特殊幼兒家長的想法,對於幼兒發展以及家長對於支持幼兒發展的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來,親子互動模式的早期療育在臺灣逐漸受到重視。早期療育單位及機構極力倡導家長參與親子互動,並且教導特殊幼兒家長理想的親子互動行為。然而在將國外的療育模式運用到臺灣的社會文化時,實有必要先了解臺灣家長對於親子互動的想法。例如,父母親在親子互動中對孩子發展的期望及應該扮演的親職角色。甚至,應該進一步瞭解父母親對親子互動的看法是否會因為幼兒障礙類別的不同而改變。如此,在設計親子互動模式的早期療育方案時,才能真正切合臺灣家長的需求,也才能發揮早期療育的最大成效(McCollum, Ree, Chen, 2000)。 為了了解臺灣母親對親子互動時幼兒發展益處及母親互動角色的想法,作者曾以半結構訪談題綱合併圖片的方式,分別訪問13位育有一歲左右一般幼兒及16位育有平均一歲三個月唐氏症幼兒的母親(Chen, 1999; Chen McCollum, 2001)。研究結果發現,所有的臺灣母親都認為親子互動對幼兒的發展有幫助,尤其是在認知、情緒、動作和社會發展領域方面。雖然兩組母親都將認知和情緒發展列為親子互動的主要發展目標,與一般幼兒母親的想法比較,唐氏症幼兒母親認為在親子互動中應該強調幼兒動作及生活適應行為的發展,而較少提及學業和社會領域方面的發展。 此外,這兩個研究的結果也發現,兩組母親對於自己在親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