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的自净(Self-purificatio): 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中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其过程被称为环境的自净。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环境污染物吸收、分布、代谢多室模型图 空气 土壤 水 食物 环境污染物 肺 皮肤 肠道 血 器官 靶细胞 排泄 转移 蓄积 浓集 吸收 结合、分布、代谢 排泄 环境污染物的吸收 Absorption: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称为吸收 呼吸道 消化道 皮肤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生物转化的结局: 生物解毒作用: (Detoxication) 生物活化作用: (Bio-activation) 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排泄: Urinary excretion Fecal excretion Exhalation Sweat, milk, saliva, hair and nails 毒性(toxicity)是化学物进入人体并引起损害的能力。 致死剂量 绝对致死剂量(LD100) 半数致死量(LD50) 最低致死剂量(MLD) 最大耐受剂量(LD0) 阈浓度(threshold dose) 急性毒作用带 慢性毒作用带 四、衡量环境污染物毒性的常用指标 巴拉塞尔萨斯(Paracelsus) 1493-1541 All substances are poisons; there is none which is not a poison. The right dose differentiates a poison and a remedy. ” 五、环境污染的健康危害 死亡 患病 机能代偿疾病前状态 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 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 作用强度 潜在健康效应 对健康有害影响 人体对环境致病因素的反应 (一)环境致病因素的健康效应 (二)生物学标志物 暴露生物标志物 效应生物标志物 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三)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 广泛性 多样性 复杂性 长期性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远期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天然气“井喷”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急性危害 慢性危害 远期作用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五)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的类型 公害病(Public nuisance)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 传染病(Infectious disease) 食源性疾病(Foodborne disease) (一)污染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 (三)环境因素 六、影响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一)污染物因素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 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污染物的联合作用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摄入量(剂量)与生物个体或群体中发生某种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 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的剂量与某一生物群体中出现某种强度生物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一)污染物因素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 污染物的作用剂量 污染物的作用时间 污染物的联合作用 污染物的联合作用 独立作用 相加作用 相乘作用或增毒作用 拮抗作用 (二)机体因素 健康状况 遗传因素 营养状况 (一)污染物因素 (二)机体因素 (三)环境因素 六、影响污染物对健康损害的因素 * 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 整体性 自调控能力 开放性和稳定性 可持续性 * * 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罗家16号井发生井喷,造成243人硫化氢中毒死亡,7万人离家,直接损失近亿元,是近年来中国石油开采史上最惨重的一次。开县是西南地区的大气田。 第二十章 人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Human Environment and Health)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环境(Environment) WHO的定义是“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各种社会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直接地或间接的产生现时的或远期的作用。” 环境指以主体为人的外部世界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总和。 环境的分类 按构成要素,环境可以分成: 1.自然环境 2.社会环境 按人类活动的影响程度,环境又可分为: 1.原生环境 指天然形成的、末受或很少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 2.次生环境 在人为影响下形成的和人工改造了的环境。 环境的分类 生物因素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 二、构成环境的因素 三、生态环境 生态系统(ecosystem) 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一个有物质、能量和信息流动的功能系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复合翼无人机执照理论考试复习(重点)题库(浓缩500题).docx VIP
- (精)鸿茅药酒培训新.ppt VIP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docx VIP
- 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审核标准.doc VIP
- DB11∕T 945.2-2024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及消防保卫标准 第2部分:防护设施.pdf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IEC61850数据包分析.doc VIP
- 2025年及未来5年中国品牌水晶饰品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docx
- 贸易商专用GRS管理手册.pdf VIP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_1.docx VIP
- 采购订单协议.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