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欣赏批评与教育.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公共藝術與資訊科技專題研習(2008-2009) 專題研習基本資料: 主題: 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專題研習(2008-2009) 活動形式:工作坊(共七堂)連同一次參觀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活動 主辦機構: 袁錦笑工作室 主辦機構負責人/活動負責人:袁錦笑 活動對象:灣仔區學校的小學生(小四至小六) 活動日期:六月初至八月尾 (參與的小學可建議活動進行的日期) 工作坊地點:灣仔區所參與的小學的學校校舍 學校提供的資源/設備:班房/視藝室、電腦室(包括上網服務)、 電腦設備、投影機和創作物料 工作坊和參觀共需要時間:13小時 每個工作坊的學生人數:上限28人 每個工作坊的導師人數:2 人(由藝術家、藝術科老師、電腦科老師任教) 聯絡電話:9000 6634 聯絡電郵:ooyykk@ 活動簡介 《 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 》 是袁錦笑工作室和灣仔區學校協辦的活動。這是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活動,包括七個工作坊和一次參觀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活動。 這次活動的對象是灣仔區學校的小學生,年級由小四至小六。工作坊由藝術家、藝術科老師、電腦科老師任教,引導學生認識公共藝術,並且運用電腦軟件如Adobe Photoshop, Adobe Illustrator展示自己創作的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品。學生分組後,可以透過各種資訊媒體完成這個專題研習,亦可網上瀏覽八工作坊的簡報從而回顧活動內容。各組學生將在最後一個工作坊會以電子簡報形式展示《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專題研習》,內容包括香港的公共藝術、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和自己創作有關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品。 本機構認為視覺藝術是「 藝術家運用視覺藝術的種種形式將一些觀念組織成有意義的關係。藝術品表現出藝術家的價值觀念和感受性,觀眾詮釋藝術品的意義時,很可能會重新考慮藝術品所牽涉的價值觀念,從而作出生活上的改變。」 小學生如要認識視覺藝術,最好的方法就是參與視覺藝術活動,投入其中。《 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 》 就是讓小學生投入創作公共藝術品的好機會,亦讓學生體驗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專題研習的好處。 通過八個工作坊,學生至少能認識公共藝術是甚麼,包括「 公共藝術是展示於公衆場所或博物館及畫廊以外的藝術品,屬公衆享用。 公共藝術强調藝術品、場地與觀眾之間的相互關係,所以它與環境相配程度及功能成為主要課題。( 香港公共藝術.hk/home.php)」雖然學生未必能夠在工作坊中將構思的公共藝術品/模型造成理想的實物大小,或將作品放置到柯布連道行人天橋上,但亦能深深體會創作公共藝術品的過程。如有學生構思出創新的公共藝術品,本機構定會盡力協助學生將作品造成理想的實物大小,並聯絡有關部門使作品獲准放置在柯布連道行人天橋上,使其成為真正的公共藝術品! 主辦機構負責人 袁錦笑 17-5-2009 研習目的 學生能 : (1) 認識社區為本的公共藝術 在本區的小學學校推廣灣仔區的公共藝術,目的是希望學校及學生能關注香港視覺藝術的發展,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公共藝術。透過參觀柯布連道行人天橋去認識其環境的特點從而創作有關柯布連道行人天橋的公共藝術品。除了培養學生認識灣仔區的公共藝術,亦希望學生認識情境藝術及香港的視藝文化。 (2) 學習藝術與情境的關係 工作坊故勵學生從多角度觀察香港的公共藝術品的特色(請參考簡報內容),引導學生認識藝術與不同情境的關係,包括: 藝術與形式的關係 藝術品的大小會否影響你的觀賞和行動? 藝術品的形態會否影響你對它的理解? 藝術與社會文化的關係 藝術品能否告知特定地方的事情? 藝術品的主題與流行文化、文化思潮與革新有沒有關係? 藝術品是否表現出社會另類的議題? 藝術與生活的關係 藝術品的主題與日常習慣有沒有關係? 藝術品的出現,會否影響你的日常生活習慣? 藝術與藝術家之經驗的關係 這件藝術品是誰所造? 藝術家因為甚麼原因而創作作品? 你對這個藝術家創作的歷程有多少認識? 藝術與環境的關係 (Refer to: David Clarke,1996, P3-11) 藝術品周圍的環境會否影響你的觀賞和行動? 你覺得環境的燈光怎樣? 若將作品放置於其它環境,會有改變嗎? 藝術與觀眾的關係 這件作品令你聯想到甚麼? 你為甚麼會有這樣的聯想? 這件作品與你的個人經驗有甚麼關係? 學生認識不同藝術作品的情境後,再引導學生提問有關創作情境的不同問題,尤其是公共藝術品與環境、觀眾的關係,亦即「 公共藝術强調藝術品、場地與觀眾之間的相互關係,所以它與環境相配程度及功能成為主要課題。( 香港公共藝術 .hk/home.php)」。 (3) 熟習探究式的學習模式 工作坊多元化地運用兒童為本的探究式學習,包括讓學生: 試驗和探究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