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介:《大染坊》讲述了清朝末年陈寿亭这位印染业奇才的奋斗故事,他虽不识字,却勇于创新,智计百出,深明大义,忠心爱国。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描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初发生、发展的艰难道路,从中展示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毁灭。《大染坊》既是个人奋斗的深情礼赞,也是一曲民族工业的悠长挽歌。 (主题曲) 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 心中的滋味却又苦又咸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 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 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 早知道这命运由天注定 我是否还要走万水千山 也许白发已无法遮掩 我还要把等待留在身边 也许爱恨终将离散 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 留在人间 人间 思考: 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来看,你认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历史 人教版必修2 第 10 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老 人 与 梦 人生七十古来稀,在2005年的大年初一,110岁的百岁老人张振国从新加坡回到了他那从前熟悉的故乡——南京。 60年过去了,南京城梅花依旧, 人面全非。他牵着一条叫 “梦”的狗,颤动着身体站 在扬子江边,那滔滔不尽 的江水似乎述说着他那 坎坷曲折的人生…… 人教版必修2 场景一: 1895年的秋天,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 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联系课本知识,当时的国内有什么有利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 思考: 人教版必修2 场景二: 1911年17岁的张氏兄弟,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1.张家的生意在此期间获得了大发展,你知道他们遇到了什么机遇吗,除了机遇还有什么因素促使其有了大发展? 思考: 人教版必修2 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作用: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人教版必修2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抵制外货。 原因2: 人教版必修2 1918年帝国主义国家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量 (1913年指数为100) 原因3: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人教版必修2 场景二: 1911年17岁的张氏兄弟,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思考: 2.就全国而言,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还有哪些行业、哪些人在生意上也获得了巨大成功? 人教版必修2 场景二: 1911年17岁的张氏兄弟,刚刚接受了革命洗礼的兄弟俩,全面接手了父亲的生意,生意非常红火,进入了“黄金时期”。总资本达十万元……但好景不长,1919年开始,洋厂、洋货再次铺天而至,生意锐减,大量的华厂倒闭,张氏企业总资本也锐减至5万元,张振国第一次感到了沮丧…… 思考: 3.故事中说张家的“生意锐减”,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 人教版必修2 场景三: 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 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兄弟死了,工厂被抢占了,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织厂,由于要支持国家打战,税收很重,他的工厂一直处在亏本状态。 1. 1927年张老人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此后十年间国内民族工业的发展状态是怎样的呢?原因有哪些?有何表现? 思考: 人教版必修2 场景三: 在苦苦支撑了几年后,1927年,张振国终于在南京盼来了蒋委员长,在他的带领下,张氏企业又重新恢复和发展,总资本重达10万元。 1937年的一声炮响又改变了他的命运:国家碎了,兄弟死了,工厂被抢占了,张振国在极度的悲伤中,揣着仅有的5万元只身毅然去了重庆,开了一间“振国”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