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德州地区“节能减排”
的调查分析
—德州学院2011年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实践人:杨丰源
院系:德州学院体育学院
实践日期:2012.1.16——2012.3.22
报告题目
关于德州地区“节能减排”的调查分析
实践目的
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是通过对节能减排的背景、形势、机制以及百姓在生活中节能减排的措施,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总结分析城镇居民以及大学生响应节能减排号召的方式。
德州市位于山东省西北部,辖一区、两市、八县和两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0356平方公里,人口560万。其中市区面积81.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60万。德州历史悠久、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以新能源和生物技术为主的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潜力巨大。先后获得“中国太阳城”、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等“国字号”品牌。2009年度,在首届低碳中国论坛上,获得全国十大“低碳中国贡献城市”荣誉称号;禹城获得全国十大“最具竞争力的低碳产业基地城市”荣誉。第四届世界太阳城大会将于2010年9月16日至20日在德州召开,第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也将在德州设立分会场。
正文
相关背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是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总体要求。其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十一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全国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即能源供应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能源节约取得明显成效,能源效率得到明显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技术取得实质进步,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源宏观调控、市场监管、法律法规、预警应急体系和机制得到逐步完善,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国家统计局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2008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比2007年增长4.0%。200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28.5亿吨标准煤,增幅略有回落,比2007年增幅下降了3.8个百分点。但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仍然庞大,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摆脱贫困,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主要任务。中国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能源供应持续增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为世界能源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能源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全球能源安全,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积极作用。
中国政府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现代能源产业,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 基本国策,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继续为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
时间: 2012.1.16——2012.3.22
地点: 德州市步行街、董子文化街、中心广场等休闲场所。
调查方式:
查阅国家有关节能减排以及能源消耗的统计数据,分析国家特别是我市在节能减排工作上取得的进步及成就。
随机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分析居民对于节能减排的了解以及节能的措施。同时以宣传展板的形势向市民宣传“节能减排”。
我市节能减排的形势
①领导重视,低碳城市建设起步早
德州市在低碳经济方面所做的工作首先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早在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就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态经济、建设和谐德州”的总体要求。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定位准,认识早,动手快。近些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引导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文化体育产品等新兴产业发展,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机构,坚持科技引领和节能减排等措施,严把项目准入关,对低碳产业予以大力支持,并暂停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的审批,全市低碳产业发展蓬勃,低碳产品应用相对广泛。
②资金配套,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产业
使用绿色能源是最有效的碳减排措施。为鼓励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德州市每年从财政拿出5000万元作为配套资金,扶持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市太阳能及相关企业发展到110多家,其中皇明集团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太阳能企业。2008年新能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ZXR10 M6000电信级路由器硬件手册.docx VIP
- 《输液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防治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高中英语_Being funny without saying a word教学课件设计.ppt
- 2024版育婴师培训全套课件完整版.docx VIP
- 子网掩码相关教学 子网掩码快速算法.doc VIP
- 什么什么踏地四字成语.docx VIP
- 力士乐卷扬减速机制动器安装拆解图文.pdf VIP
- 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检修:车载充电机的认知与检修PPT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度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记录表.pdf VIP
- (新版)消防设施操作员(初级)消防设施操作-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