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善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清华、北大学习有感 乐永康 2009-10-20 学习情况 5月中旬:清华物理实验中心 朱老师负责的普通物理实验室 6月下旬:北大物理实验中心 近代物理实验室 对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 深度挖掘每个实验 课程内容覆盖面广 教师的作用 深度挖掘每个实验 清华大学普通物理实验个案介绍 电阻测量 伏安法: 内接法、外接法的选择 补偿法 测量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对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比较法:非线性残差分析 小电阻(≤0.1Ω)、大电阻(≥1MΩ)的准确测量 电桥法:灵敏度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表达 声速测量 内容: 气体、液体、固体中的声速的测定 方法 脉冲法:传播距离/传播时间 行波近似下的相位比较法 驻波近似下的振幅极值法 变频测量法 感想一 分析具体实验条件,还原“不理想”的实际情况,通过理论分析、改进方法、完善数据处理等,探索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如何提高测量精度。 温度传感器实验 不同温区温度计的标定 ITS90:平衡氢三相点(18.8033K)到银凝固点(961.78K)之间用铂电阻温度计来定义,通过定义固定温度结合内差值法来分度。 实验内容: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PN结温度二极管等的特性研究 微差测量法、零差测量法、交换测量法、替代测量法、直读比较法 探索课题: 温敏二极管压降和电流的关系 热电偶特性的深入研究 铂电阻自热效应研究 铜电阻在20~80C的电阻温度系数 感想二 通过多种仪器/工具的使用和不同实验方法的比较,加深对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不同实验原理/方法的理解,分析具体实验条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偏振光系列实验 观测布儒斯特角和偏振器的特性 1)观测布儒斯特角,2)确定偏振器透射轴方向,3)测消光比,4)验证马吕斯定律,5)研究红外虑光片对消光比测量的影响 1/4波片的特性研究 1)确定已知波片和待测波片的轴向,2)研究线偏振光透过1/4、1/2或全波片以后的偏振特性 研究内容 1)椭偏法测波片的相对相位延迟,2)观测锗或者金属表面反射光的偏振特性、确定材料参数,3)晶体旋转法测量晶体的光轴倾角,4)全内反射时的相延规律研究,5)基于全内反射相延规律的1/4波片的原理学习和特性测量,6)用实验方法确定相延在100之内的波片的快轴, 7)利用斜入射时的偏振光干涉现象测量液晶空盒的厚度 感想三 以某个物理现象为基础,综合多方面的实验内容,研究实验设备的不理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引入具体的应用实例。 实施效果 每学期都有学生提交超过100页的实验报告(完成实验报告的时间在60小时以上——朱老师)。 同学感言:做过普通物理实验之后,发觉后面的实验越来越没劲。 课程内容覆盖面广 介绍北京大学几个较有特色的近代物理实验 《近代物理实验》目录(共40个实验) 原子、分子物理 ——6个实验 磁共振 ——4个实验 核探测技术及应用 ——6个实验 微波实验 ——3个实验 激光与光学 ——9个实验 低温物理实验 ——2个实验 真空技术与薄膜制备 ——3个实验 半导体物理实验 ——3个实验 X射线、电子衍射和结构分析 ——4个实验 研究课题:硼化镁超导薄膜的研究 第二单元 核探测技术及应用 2-1 NaI(Tl)闪烁谱仪测定射线的能谱 2-2 符合测量 2-3 卢瑟福散射 2-4 康普顿效应 2-5 穆斯堡尔效应 2-6 用粒子检验相对论的动量-动能关系 第三单元 激光与光学 3-1 He-Ne气体激光器放电条件研究 3-2 He-Ne气体激光器的模式分析 3-3 非线性晶体中的二倍频与和频 3-4 利用复合光栅实现光学微分处理 3-5 用反射型椭偏仪测量折射率和薄膜厚度 3-6 晶体的光电效应及其应用 3-7 法拉第效应 3-8 单光子计数 3-9 光学双稳实验 第四单元 真空与薄膜技术 4-1 高压强电离真空计的校准 第八单元 低温物理实验 8-2 纯铜低温热导率的测量 感想四 北大的近代物理实验教学积累非常丰厚:课程内容覆盖面广是一方面的表现 每个实验一次完成:能否完全达到教学效果? “几乎没有学生申请对某个实验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吴老师 教师的作用 和清华的朱老师、北大的吴老师、姚老师有比较多的交流; ——科研经历可以让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和北大指导磁共振实验的王老师交流; ——科研经历可以带来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材编写和课堂指导应给学生留下更多的思考空间与可探索的内容; 多尝试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或者以质疑“常识”的方式去提问,以启发学生。 谢谢! 欢迎讨论!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