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物流與供應鏈實務專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物流安全資訊系統規劃:個案 編撰者:廖耕億 長庚大學RFID物流與供應鏈資源中心 7.3.1 影響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外在因素 7.3.1 影響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外在因素 企業實務 企業目標、企業活動與組織架構相關知識(物流活動) 企業所使用的資訊以及資訊之間的關係 資訊ER圖 管制單位的要求 例如艙單的事先傳遞 現有資訊系統架構的影響 依據科技接受模型來解釋新系統架構的接受度 新科技發展的影響 例如感應科技的發展趨勢 為未來的科技保留相容性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Flexible 支援現有供應鏈中的通訊協定 支援現有供應鏈中的訊息格式 提供存取上的彈性 Easy to use 對於end user易用 對於各組織不需要造成系統發展上的過多變動 易用性以及功能性經常形成衝突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Secure 機密性:供應鏈物流資訊具有競爭價值 Push-based model: 每一節點均需加強安全保護 Pull-based model : 每一節點均需加強安全保護 Server-based model : 僅server節點需要加強保護 真確性:供應鏈物流資訊應該正確而且及時 Push-based model: 真確性較難確保 Pull-based model : 較容易確保真確性 Server-based model :較容易確保真確性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Acceptable 增加可接受度代表參與者數目提升,間接增加整個資訊系統對於供應鏈的價值 參與者數目與安全有關 參與者越多,安全資訊越多 Adaptable 加入新的資訊交換不會破壞系統的實用性(usefulness) 加入新的資訊交換不會增加太多成本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Scalable 隨著供應鏈的擴展,資訊交換的數目與對象都可能增加 資訊交換的頻率增加,不會導致資訊系統的效能大幅下降 資訊交換對象的數目增加,不會導致資訊系統的效能大幅下降 Cost efficient 每筆交易的成本降低 7.3.2 供應鏈安全資訊系統架構的關鍵成功因素 Maintainable 系統當機或毀損時,修復容易 7.4 現有系統介紹 資訊系統架構的三層次模型 Logistics layer: 處理貨櫃相關事物的資訊系統與公司 Transaction layer: 物流協調與供應鏈管理相關資訊系統 Oversight layer: 管制單位 有些系統會跨不同的layer 貨櫃偵測系統(container integrity system, CIS) 核能檢查設施(nuclear detection infrastructure) 7.4 現有系統介紹 現行系統分類: 一、開放性供應鏈服務平台 二、管制單位資訊系統(含能放射檢測設施) 三、貨櫃安全系統 四、專屬性供應鏈服務平台 7.4 現有系統介紹 7.4 現有系統介紹 現有系統的資訊交換方式 實體文件交換 EDI 鹿特丹港:Port infolink用UN/EDIFACT標準 ? 昂貴且複雜 XML-based ? 成本相對低廉 ?供應鏈中中小企業多,將受到成本因素吸引 ?參與者尚未普及 ?仍然會有轉換成本(adaptation costs) 7.4.1開放性供應鏈服務平台 又稱為Port community system (PCS) 負責將資訊傳遞給在港口運作的相關供應鏈單位 功能:資料供應、資料分送、資料控制與轉換 作為集中式的hub 現有系統:Port infoLink 與 Cargonaut系統 7.4.1開放性供應鏈服務平台 Port infolink正式啟用於2002年 7.4.1開放性供應鏈服務平台 採用Internet連線方式 兩種資料輸入管道 透過FTP傳遞EDI或XML格式的資料 透過瀏覽器直接使用應用程式 輸入資料者成為資料的owner 權限控管 7.4.1開放性供應鏈服務平台 7.4.1開放性供應鏈服務平台 Cargonaut系統 針對Schiphol機場檢查進出口貨物的安全系統 資訊交換涉及廣泛 B2B B2G 政府因素是系統的主要推動力量 資訊多半由企業流向政府單位 法定的申報程序 企業的資訊需求則偏低 採用EDI與web services Information owner可決定資訊存取權 海關擁有系統內所有資訊的存取權 Cargonaut系統(進口部分) Cargonaut系統說明(進口部分) S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