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财政政策“淡不出”.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积极财政政策“淡不出” 作者:未知 自1998 年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5 年累计发行国债 6600 亿。 但理论界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政府的债务过大,除国债、外债外,还 包括各种“隐性”债务,像基层财政欠账、银行坏账、社保欠账等, 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涉及国债项目的腐败劣迹也 始显报端。 与此同时,政府高官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将逐步淡出。 那么,财政政策影响何在?能否顺利“淡出”?我们试图透过对 财政政策的分析,理解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进程。为此本报约请 四位专家深入探讨。 专家们的论争是激烈的:上海财经大学丛树海教授认为,今年还 不是“淡出”的理想时机,因为经济运行态势好转、民间投资启动、 消费需求回升等基本条件尚未出现,而中国又面临巨大的就业和养老 压力,因此维持财政投资的扩张力度是必要的;美国托列多大学张欣 教授在总结美国的经验和日本的教训后更认为,债务不可怕,在当前 大量银行储蓄和劳动力闲置情况下,扩张性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大胆地 进入,以保持经济增长,减少资源浪费。 但是,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批评说,这几年积极财政政策对市场 机制的培育危害甚大,特别是金融改革滞后和国企改革滞后,导致私 人投资不旺、社会消费疲软;上海财经大学蒋洪教授认为,巨额国债 将形成新一批国有企业,为未来改革背上包袱,由于政府在开放投资 领域、资产转让价格、国企退出等方面尚无多大进展,私人投资还远 不能代替政府投资,因此积极财政政策想“淡出”但还是很难“淡出”。 本期主要发表丛树海教授和袁志刚教授的观点;张欣教授和蒋洪 教授的观点将在下期刊出。本次采访得到复旦大学刘社建博士、章元 博士和徐伟博士的大力帮助,谨此致谢。 《21 世纪》:前不久财政部项怀诚部长表示积极财政政策将逐 步淡出。他提到积极财政政策有两个负面影响,一是长期使用国债的 人觉得这个钱好花,形成对国债的依赖,二是国债的大量发行将为以 后的通货膨胀种下祸根。 那么,目前中国要不要淡出积极财政政策?能否顺利淡出?丛教 授是财政方面的专家,希望听到您的看法。 丛树海:今年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第五年,连续数年实行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其负面效应确实存在, 特别是“潜在”的财政风险。 但我认为,对国债的依赖性问题,或国债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浪费 和效益不佳等现象,并不是财政政策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中国财政 支出决策机制、支出管理和财政法制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所导致的, 与财政政策本身关系不大。 中国是否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或者尽快“退出”积极财 政政策? 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中国经济的问题确实不 少,历史上,由于特定的人口政策、经济体制转型所造成的问题,是 这些问题中更为重要的问题,换言之,今后几十年里我们将面临巨大 的劳动就业压力和养老压力。 自 1950~1970 年代人口出生高峰所产生的人口增长压力,流到 哪个环节哪个环节都可能出问题,像现在就业中的压力,除失业、待 业、下岗等形式外,协保、买断、待退等变相失业形式的存在,以及 农村在今后若干年内有超过一亿剩余劳动力需要消化等,都将对中国 经济长期稳定和较高速度的增长提出客观要求。再如养老问题,养老 金几十年没有积累,但这些历史欠账最终不论以何种形式都是要偿还 的。 自 1996 年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中国开始调整政策,拉动经 济增长。我认为积极财政政策效果还是有的,包括今年发行的国债, 5 年累计发行国债 6600 亿。这些国债主要被用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因而具有战略意义,对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我认为, 朱总理在今年人代会期间的评价是很恰当的,就是我们虽然有负债, 但也给下一届政府留下了优良资产。投下去的几千亿国债,不仅自身 对经济起到积极的扩张作用,而且对银行贷款和企业投资有拉动效应, 不管拉动的确切效应如何,结果肯定是拉动了。所以,五年来积极财 政政策的作用不可否认,否则我们将看不到这几年 GDP 保持在 7 %~ 8 %的增长速度。 问题在于,积极财政政策现在是否到了“淡出”的时候?实际上 一年前项部长就曾谈到“淡出”问题。我倒认为去年提“淡出”的问 题是有道理的,因为从整个经济运行态势看,1999 年处于低谷,2000 年开始回升,2001 年继续回升。按正常情况看,以后还将继续保持 回升的态势,所以当时探讨“淡出”的问题是比较好的时机。 但是,今年谈“淡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ngyuxiaxi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