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2年题组 1.(2012·安徽文综历史·18)表2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 表2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图表解读能力。根据图表所示时间“1979—1984年”可以排除A(21世纪初)、C(20世纪80年代初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于城市,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故B项符合题意,而消费水平增长率高低不能说明消费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2·全国新课标历史·22)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考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与迁移运用。根据时间信息“1992年”联系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可知南方谈话突破了计划与市场仅是一种手段的思想禁锢,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进而出现“下海经商”潮流,,故A项正确;B、C、(20世纪80年代)与题干所处的历史阶段不符。D项是1992年以后。 【答案】A 3.(2012·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9)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 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 【考点】经济体制改革 【解析】个体工商业属于私营经济,改革开放后允许它的发展说明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项正确;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没有改变,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因此ABC项错误。 【答案】D 2011年题组 1.(2011·福建文综·20)据图5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图5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解析】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84年中国进出口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可以判断这个年代是1984年。B项是1984年的内容,符合题意,故选B。设立四个经济特区是1980年,排除A。开发上海浦东地区是1992年,排除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排除D。 【答案】B 2.(2011·浙江文综·20)邓小平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这段话主要反映的是( ) A.经济建设既要防“左”又要反“右” B.经济体制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C.设立沿海经济特区有必要进行试验 D.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 【解析】材料的中心句为“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此话正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时所说。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在防止激进(左),提防保守(右)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敢于试验“证券、股市”这些代表“市场经济”的事物。因此排除A,C。B也无法从材料中得出,也可排除。 【答案】D 3.(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34)1985年,国务院在《关于国有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浮动的比率,一般是上缴税利总额增长1%,工资总额增长0.3%——0.7%,最多不得超过1%。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职工收入逐年提高 B.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 C.鼓励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D.有效控制企业工资总额 【解析】材料表明职工收入要与经济效益挂钩,A项错误;材料只提工资总额,无法体现B项;D项明显与材料相悖;材料说明工资增长是建立在经济效益增长基础之上。 【答案】C 4.(2011·四川文综·19)图6展现了四川人民“敢为天下先”的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