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第一节 冷却系 四、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2.风扇 功用 : 提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速和流量,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能力并冷却发动机附件。 通常为轴流式,装在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与水泵同轴驱动。风扇安装在前方的牵引车、汽车,一般采用吸风式,风扇安装在后方的叉车、单斗机等,一般采用吹风式。 形式 : * 第一节 冷却系 四、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3.水泵 功用 : 对冷却水加压,使之在冷却系中加速循环流动。 水泵轴 叶轮 出水管 进水管 离心式水泵具有尺寸小,出水量大,结构简单,损坏后不妨碍水在冷却系中自然循环的特点,故为强制循环式冷却系普遍采用。 * 第一节 冷却系 四、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4.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根据发动机不同工况和不同使用条件,改变冷却系的散热能力,即改变冷却强度,从而保证发动机在最有利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一种是改变冷却液的流量和循环路线,通常利用节温器 ;另一种是改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量和流速,通常利用百叶窗和风扇离合器 。 作用: 调节方式: * 第一节 冷却系 四、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4.冷却强度调节装置- 节温器 装在冷却水循环的通路中,根据发动机负荷大小和水温的高低自动改变水的循环流动路线,以达到调节冷却系的冷却强度。主要有蜡式和折叠式两种,目前多数发动机采用蜡式节温器。 * 第一节 冷却系 四、水冷系的主要部件 4.冷却强度调节装置-风扇离合器 使内燃机冷却风扇的转速随内燃机负荷变化作相应的自动调节,以改变流经散热器的冷却风量,控制内燃机的工作温度,减少风扇的功率消耗及降低风扇噪声。 * 内容提纲 第一节 冷却系 第二节 润滑系 第三节 起动系 * 第二节 润滑系 一、润滑系的功用与润滑方式 1.功用 把清洁的、温度适宜的润滑油以一定的压力不断供给各零件的摩擦表面,进行可靠的润滑,保证内燃机各零件能正常工作。兼有清洗、冷却、密封、防蚀、液压、减震缓冲等作用。 2.润滑方式 由于发动机各运动零件的工作条件不同,对润滑强度的要求也就不同,因而要相应地采取不同的润滑方式。常用润滑方式有:压力循环润滑、飞溅油雾润滑 和定期加注润滑剂。 * 第二节 润滑系 一、润滑系的功用与润滑方式 利用机油泵,将具有一定压力的润滑油源源不断地送往各摩擦表面。例如,曲轴主轴承、连杆轴承及凸轮轴轴承等处承受的载荷及相对运动速度较大,需要以一定压力将机油输送到摩擦面的间隙中,方能形成油膜以保证润滑。 2.润滑方式 1)压力循环润滑 * 第二节 润滑系 一、润滑系的功用与润滑方式 2.润滑方式 2)飞溅油雾润滑 利用运动零件飞溅起来的油滴或油雾,将机油送到摩擦表面上去。这种润滑方式可使气缸壁、活塞销、配气凸轮和气门挺柱等得到润滑。 3)定期加注润滑剂 对于无法进行飞溅油雾润滑的表面或内燃机辅助装置的零件采用定期加注润滑剂进行润滑。例如风扇和水泵轴、发电机轴、分电器轴、正时齿轮等。 * 第二节 润滑系 一、润滑系的功用与润滑方式 3.机油的选用 机油的选用原则是在保证内燃机润滑可靠的前提之下,选用低粘度的机油,以减小摩擦损失和有利于内燃机的起动。除了根据使用地区和气候条件外,对于经常在重负荷下工作、工作负荷经常变化、开停频繁的工程机械内燃机,则应选用高粘度的机油。 * 第二节 润滑系 二、润滑系的组成及润滑油路 1.润滑系的组成 润滑系一般由油底壳、机油泵、机油滤清器、机油冷却器、调压阀、旁通阀和机油压力表、温度表等组成。 * 第二节 润滑系 二、润滑系的组成及润滑油路 2.润滑系的分类 按照循环机油的贮存方式不同,分为湿式循环和干式循环两大类。 湿式循环:用油底壳兼作贮油箱,机油直接贮存在油底壳内。机油泵直接从油底壳吸油并把它输入润滑系统,然后再流回油底壳。 干式循环:机油单独贮存在内燃机外部的机油箱内,而内燃机上的油底壳只是收集由各润滑部位循环回来的机油,然后通过吸油泵送到机油箱内贮存,机油箱内的机油通过压送泵送到内燃机各摩擦表面上去。 * 第二节 润滑系 二、润滑系的组成及润滑油路 3.润滑油路 * 第二节 润滑系 二、润滑系的组成及润滑油路 4.防止主油道中润滑油压力过高和过低的措施 (1)设有油压传感器、油压表及油标尺,可检查润滑系统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2)设有旁通阀,防止粗滤器堵塞时造成润滑部位缺油。 (3)设有调压阀,防止润滑油压力过高或过低。 * 第二节 润滑系 三、润滑系主要部件 1.机油泵 功用:提高机油压力,保证机油在润滑系统内不断循环。 分类:目前发动机润滑系中广泛采用的是齿轮式和转子式两种。 * 第二节 润滑系 三、润滑系主要部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