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血液一般检查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节 血液一般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及其分类计数。 贫血分度 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男性低于120g/L,女性低于110g/L,但高于90g/L; 中度: 90-60g/L; 重度: 60-30g/L; 极重度: 低于30g/L 4.中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 常见于各种严重感染、中毒、恶性肿瘤及大面积烧伤等,有大小不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 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大小悬殊。多见于病程较长的化脓性炎症,在内毒素作用下骨髓前期细胞发生顿挫不规则分裂所致。 比正常中性颗粒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色较深,呈黑色或紫黑色。有时颗粒很粗大,与嗜碱粒细胞易混淆;有时又小而稀少,散杂在正常中性颗粒之中。 可为单个,但常为多个。大小不等,亦可在核中出现。被认为是细胞脂肪变性的结果。 外周血杆状核或分叶核粒细胞胞体肿大、结构模糊、边缘不清晰、核固缩、核肿胀、溶解等。最终导致胞质破裂消失,成裸核或篮状细胞的一种变化。是细胞衰老和退化的表现。 3 异形淋巴细胞 在传单、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病毒感染时或过敏源刺激下,可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分3型。 (四)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可达10%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罕见 骨髓纤维化 减少 一般无意义 (五) 单核细胞 增多 生理性:2周内婴儿及儿童 病理性 ■ 某些感染 SBE、疟疾、活动性结核 ■ 某些血液病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再生性左移:核左移+WBC?,表示机体反应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可估计病情严重程度和机体反应能力,轻度左移——Nst6%,感染轻,机体抵抗力强;中度左移——WBC?,N?,Nst10%伴有少数晚幼甚至中幼粒细胞,严重感染;重度左移——WBC明显?,N明显?,Nst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早幼粒、原粒),常见于类白。表示感染非常严重。 退行性左移:核左移+WBC ?,再障、粒减——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粒细胞生成和成熟受阻;严重感染(败血症)——机体反应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功能受阻。 (2)核右移:N分叶5叶以上者超过3%或分叶过多称之。常伴有WBC减低。缺乏造血物质、BM造血功能减退。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炎症恢复期可有一过性核右移,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 (1)、核左移:外周血中Nst增多或(和)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二)淋巴细胞 1、淋巴细胞增多 外周血L绝对值成人 4×109/L、4 岁以上儿童7.2×109/L、4岁以下儿童 9×109/L的一种征象。 (1)生理性增多 儿童期 (2)病理性增多 病毒、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传单、百日咳;慢性感染,如TB;肾移植术后;白血病,如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瘤。 2、淋巴细胞减低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的生理功能: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并分泌组胺酶以破坏组胺,从而起到限制过敏反应的作用。 【参考值】 成人(0.005~0.05) 有核RBC只存在于正常成人骨髓中,见于外周血涂片上即为病理现象。多见于溶贫、急、慢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骨纤、脾切除术后。 简称点彩红细胞,指在瑞氏染色条件下,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胞的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点状物,即核糖核酸(RNA),属于未完全成熟红细胞,其颗粒大小不一、多少不等。多见于重金属中毒,常作为铅中毒诊断筛选指标。 四、红细胞比容测定 Hematocrit,Hct,Ht,HCT或packed cell volume,PCV 概念:以前称红细胞压积,又称红细胞比积,是指将一系列抗凝全血,经规定速度和时间离心沉淀,下沉紧压的红细胞体积与全血体积之比。 【参考值】 温氏法:男性0.40~0.50;女性0.37~0.48。 微量法:男性0.467±0.039;女性0.421±0.054 【临床意义】主要用于RBC平均指数的计算,有利于贫血诊断和分类;可以评估血浆容量有无增减或稀释浓缩程度,有助于某些疾病治疗中补液量的控制,以及了解体液平衡情况。增

文档评论(0)

gmomo-l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