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高琪妹 主编5第五章钢的热处理.ppt

机械工程材料第二版课件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高琪妹 主编5第五章钢的热处理.ppt

  1.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工程材料》 -----教材配套PPT课件 主编 高琪妹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改善钢的性能的两条主要途径: 一是热处理,这是本章要研究的内容。 二是合金化,这是下几章研究的内容; 第五章 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第三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第四节 钢的淬火 第五节 钢的回火 第六节 钢的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 第七节 热处理零件质量分析 第八节 热处理条件与工序位置排列 热处理是指将钢在固态下加热、保温和冷却, 以改变钢的组织结构, 获得所需要性能的一种工艺.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在制造业被广泛应用。 在机床制造中约60~70%的零件要经过热处理。在汽车、拖拉机制造业中需热处理的零件达70~80 %。模具、滚动轴承100%需经过热处理。 总之,重要零件都需适当热处理后才能使用。 依加热、冷却方式等不同,将热处理工艺分类如下: 预备热处理与最终热处理 预备热处理—为随后的加工(冷拔、冲压、切削)或进一步热处理作准备的热处理。 最终热处理—赋予工件所要求的使用性能的热处理. 冷却时的实际转变温度分别用Ar1、Ar3、Arcm表示. 因加热冷却速度直接影响转变温度,因此一般手册中的数据是以30-50℃/h的速度加热或冷却时测得的. 第一节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加热是热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加热分两种:一种是在A1以下加热,不发生相变;另一种是在临界点以上加热,以获得均匀的奥氏体组织,称奥氏体化。 第一步 奥氏体晶核形成: 首先在?与Fe3C相界形核. 第二步 奥氏体晶核长大:? 晶核通过碳原子的扩散向? 和Fe3C方向长大。 第三步 残余Fe3C 溶解:铁素体的成分、结构更接近于奥氏体,因而先消失。残余的Fe3C随保温时间延长继续溶解直至消失。 第四步 奥氏体成分均匀化: Fe3C溶解后,其所在部位碳含量仍很高。通过长时间保温使奥氏体成分趋于均匀. 亚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奥氏体化过程与共析钢基本相同。但由于先共析? 或二次Fe3C的存在, 要获得全部奥氏体组织, 必须相应加热到Ac3或 Accm以上. 二、奥氏体晶粒长大及其影响因素 1、奥氏体晶粒长大 奥氏体化刚结束时的晶粒度称起始晶粒度,此时晶粒细小均匀。 随加热温度升高或保温时间延长,奥氏体晶粒将进一步长大,这也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奥氏体晶粒长大过程与再结晶晶粒长大过程相同。 温来判断。? 晶粒度为1-4 级的是本质粗晶粒钢,5-8 级的是本质细晶粒钢。前者晶粒长大倾向大,后者晶粒长大倾向小。 2、影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因素 ⑴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加热温度高、保温时间长, ? 晶粒粗大.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冷却是热处理更重要的工序。 一、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及转变过程 处于临界点A1以下的奥氏体称过冷奥氏体。过冷奥氏体是非稳定组织,迟早要发生转变。随过冷度不同,过冷奥氏体将发生珠光体转变、贝氏体转变和马氏体转变三种类型转变。 现以共析钢为例说明: ㈠ 珠光体转变 1、珠光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过冷奥氏体在 A1到 550℃间将转变为珠光体类型组织,它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片层相间的机 ⑴ 珠光体: 形成温度为A1-650℃,片层较厚,500倍光镜下可辨,用符号P表示. ⑵ 索氏体 形成温度为650~ 600℃,片层较薄. ⑶ 托氏体 形成温度为600-550℃,片层极薄,电镜下可辨,用符号T 表示。 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三种组织无本质区别,只是形态上的粗细之分,因此其界限也是相对的. 2、珠光体转变过程 珠光体转变也是形核和长大的过程。渗碳体晶核首先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在长大过程中,其两侧奥氏体的含碳量下降,促进了铁素体形核。 ㈡ 贝氏体转变 1、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性能 过冷奥氏体在550℃- 230℃ (Ms)间将转变为贝氏体类型组织,贝氏体用符号B表示。 根据其组织形态不同,贝氏体又分为上贝氏体(B上)和下贝氏体(B下). ⑴ 上贝氏体 形成温度为550-350℃。 在光镜下呈羽毛状. 在电镜下为不连续棒状的渗碳体分布于自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的铁素体条之间。 ⑵下贝氏体 形成温度为350-230℃(Ms) 在光镜下呈竹叶状。 上贝氏体强度与塑性都较低,无实用价值。下贝氏体除了强度、硬度较高外,塑性、韧性也较好,即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是生产上常用强化组织之一. 当转变温度较高(550-350℃) 时,条片状铁素体从奥氏体晶界向晶内平行生长,随铁素体条伸长和变宽,其碳原子向条间奥氏体富集,最后在铁素体条间析出Fe3C短棒,奥氏体消失,形成B上 。 贝氏体转变属半扩散型转变,即只有碳原子扩散而铁原子不扩散

文档评论(0)

开心农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