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工作初探
浙江省宁波市四明中学 吕信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出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笔者认为,德育工作要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必须改革传统德育的弊端,用前瞻的目光和辩证的思维去审视我们现实的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多方面的大致概括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德育与社会家庭教育有反差,加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如今,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给人民带来了全新的价值观念。但另一方面,也会产生“急功近利”“金钱至上”“唯利是图”等负面的生活方式和腐巧作用,再加上大众传播媒介的日益发展,电影、电视、报刊杂志,以及电脑互连网,无时不刻把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传输给学生,这也就使学校对年轻一代的教育和引导增加了困难。
当前中学生也出现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形形色色、因人而异,但仔细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不外乎学校教育、家庭环境、社会文化和学生自身等因素。在学校教育因素中,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压力过大、经常性考试失败、生理因素、以及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家庭环境因素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心理有深刻的影响,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许多家长对子女采取的是一种保护式教育,即孩子只管学习,其它的一切由父母承包。娇生惯养下成长的孩子必然存在“三缺”:缺吃苦耐劳的精神,缺艰苦奋斗的意志,缺战胜困难的勇气。“温室里的花朵”难经风风雨雨。心理脆弱、逃避困难、怕苦怕累是他们的通病,严重者,遇事不顺,就会产生心理崩溃、行为偏激的恶果。金华一位学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遭到母亲责备,竟用榔头将其母亲活活打死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其二,父母感情不和或破裂、父母过分溺爱或放任不管、父母管教不一、父母行为不端等, 都会造成学生精神上的严重创伤,形成孤僻、苦闷、多疑、自卑、不合群的病态心理和行为。父母管束不严,缺乏关怀理解,必然使学生形成冷漠、对抗、仇视的心理;父母放任不管,一味迁就,对错误置之不理,必然造成学生胡作非为、放纵无羁;父母教育方法粗暴,子女有错,不问情由,打骂、训斥,必然导致学生胆怯、自卑和不安。
二、德育自身存在的弊端,削弱了它的作用。
当前学校德育主要采取的是学习道德知识、行为规范训练、教育者人格示范和现实生活中榜样典型的诱导、集体的影响和舆论的扬抑以及奖惩措施强化等方法。这些方法的最大弊病是不能把思想道德知识内化为学生品质、外化为学生的行动,忽视了学生深层次思想情感、意志信念和思维品质培养,注重抓典型,不重视整体素质提高。
综上所述,社会环境与德育理念和内容滞后的矛盾,传播媒介与德育方法相对呆板和途径比较单调的反差,是德育面临的主要难题。如何在国家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良好氛围下,推进校园的德育建设呢?我认为:
第一,更新德育观念
要明确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是处于当今时代社会背景之下的一项实际性工作。课程改革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既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又体现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新课改的一大基本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完善学生的政治思想和品德素质,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是中小学德育的根本目标。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及教育者,在新课程中,对德育、德育课程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要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要看到以德育人是教育事业最大的根本,要真正领会课程改革的宗旨。
第二,德育工作者应变管理者为“精神关怀者”
新课程教育需要德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应成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而不是我们从前认为的单纯的班级管理者。班主任应从师道至上转变为学习、研究、反思三者融为一体的专业化的工作生活方式,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以心育心、以德育德、以人格育人的精神劳动。班主任只有对学生的慈爱、严爱和博爱,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教师要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就要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对学生真诚的爱护,深切的同情、友善的对待,平等的尊重,严格要求。才会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才能使师生以心换心,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自己的教育,理解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教育。
德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广东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已挂牌)名单明细表1126.doc VIP
- [产品_解决方案概述]华为FusionAccess桌面云解决方案6.2概述.pdf VIP
- 《华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件——概率论》.ppt VIP
- 图集规范-浙江图集-2010浙G22管桩.pdf VIP
- 中建八局高大模板施工标准化图册(盘扣架脚手架)2024年 .pdf VIP
- 一种竹质柱状活性炭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pdf VIP
- Mogas金属硬密封球阀的构造特点.docx VIP
- T-CECS 10107-2020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OCR).pdf
- 2025年高考真题解析课件:2025年全国新高考二卷英语读后续写(课件).pptx VIP
- 《江南逢李龟年》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