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总体规划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隗剑秋 主编 李杰 胡开明 副主编第一章 绪论.ppt

城乡总体规划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隗剑秋 主编 李杰 胡开明 副主编第一章 绪论.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差异 农业社会城市——生产力水平低下,城市发展非常缓慢 没有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手工业和商业不占主导地位,主要是政治军事或宗教中心。 工业社会城市 工业化带来生产力的提高及生产技术的变革,导致了原有城市空间与智能的重组,促进了新兴工业城市的形成。 后工业社会城市 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产与生活的支撑,文化趋于多元化;城市的性质由生产功能转向服务功能,制造业地位明显下降,经济呈服务化。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及其差异 大家在课后查看资料: 1、图说北京(最全面、权威): /bjHistory/history.htm 2、旧上海记忆: /special/o/000113BU/oldphoto050329.html 3、武汉旧影: /index.asp 。。。。。。 四.城市的概念、定义 历史学家: 政治学家: 社会学家: 经济学家: 地理学家: 概念:以人为核心,以空间与环境资源利用为手段,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特点的社会、经济以及物质性设施的空间地域集聚体。 对城市的一些主要理解或定义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体说是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1) 城市的产生定义: (2) 城市的功能定义: 城市区别于农村不仅在于人口规模、密度、景观等方面的差别,更在于其功能的特殊性:是工商业活动集聚的场所,是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群集聚的场所。 (3) 城市的集聚定义: 城市的本质特点是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 (4) 城市的区域定义: 城市是一种区域现象,它在地球表面占据一部分土地,同周围广大区域保持联系,具有控制、调整和服务等功能。 结束 (6) 城市的系统定义: 城市是一个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的自然-社会复合巨系统 (5) 城市的景观定义: 城市是以人造景观为特征的聚落景观,包括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多样化合空间利用的多样性。 当今社会对城市的判读有了共识:城市是非农人口集中,以从事工商业等非农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一.对城镇化的基本认识 1. 含义 ①人口的集中:由包括人口总量的集中;城镇点的增加几城镇规模的扩大 ②空间形态的改变:城市建设用地增加、城市用地功能的分化、土地景观的变化包括大量建筑物和构筑物 ③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变化 ①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 Ⅰ 有形的城镇化:即物质和形态上的城镇化 Ⅱ 无形的城镇化:即精神、意识上的城镇化,生活方式的城镇化 ②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意识、方式、行为的过程: ③农村居民脱离固有的乡土生活态度、方式,采取城市生活方式、态度的过程: 2. 城镇化水平的测度 采取国际通用的做法: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的指标,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此指标是城镇化进程阶段划分的重要依据。 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为: pu=U/P 需要说明的是,应从多角度来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至少应包括城镇化发展的数量水平和质量水平,重要的是质量水平。 返回 二.城市化进程的特征 1. 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 ① 农业剩余贡献 ② 工业化推进 ③ 比较利益驱动 ④ 制度变迁促进 ⑤ 市场机制导向 ⑦ 城乡规划调控 ⑥ 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 返回 2. 城镇化的基本阶段 ① 集聚城镇化阶段 ② 郊区化阶段 ③ 逆城镇化阶段 ④ 再城镇化阶段 三.我国的城镇化进程 1、历史进程 (1)启动(初期发展)阶段(1949-1957年): 重点是建设工业城市,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镇化; (2)波动阶段(1958-1965年): 盲目扩大建设规模,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3)基本停滞阶段(1966-1978年): 分散的工业布局难以形成聚集优势,小城镇出现萎缩; (4)快速发展阶段(1979年以来): 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速城镇化的进程 2、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① 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② 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③ 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④ 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3、中国城镇化的现状及特征 ② 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经历了由西向东的转移过程,总体上东部快于中西部; ③ 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密集地区发展加速,成为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中枢,也成为接驳世界经济和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空间单元; ④ 部分城市正逐步走向国际化 ① 经历了大起大伏后进入持续加速和健康发展阶段; 4、中国城镇化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