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晨光 主编 唐平英 方绪华 范千 副主编第18章 地面沉降问题.pptVIP

工程地质学教程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姜晨光 主编 唐平英 方绪华 范千 副主编第18章 地面沉降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8章 地面沉降问题 18.1 概 述 地面沉降(Land Subsidelice)是指地面高程的降低(又称地面下沉或地沉),反映地壳表面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总体下降运动。地面沉降通常是以缓慢的、难于察觉的向下的竖直运动为主而基本没有水平向的位移(若有也极少),地面沉降影响平面范围可大至几千平方千米,地面沉降既有自然动力地质引起的也有人类活动引起的,地壳表层一定深度内岩土体的压密固结或下沉是地壳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地面沉降产生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并受多种诱发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包括自然地质因素和人类工程活动因素两大类(当代大尺度地面沉降的关键因素是人类的工程活动)。地面沉降可以由单一因素诱发,而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而致。19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类工程活动强度与规模的不断增大,在许多具备适宜地质环境的地区陆续出现了地面下沉现象,其中由于人类抽取地下液体的工程活动而引起的地面沉降情况最为普遍。由于地面沉降与人类工程活动有着直接的联系,它常常产生于具备了特定地质环境的工业化地区和城市化地区,它给这些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危害。地面沉降所引起的不良后果威胁人类生活和生存的环境。地面沉降是由多种动力地质因素(特别是人类活动因素)所引起的工程动力地质作用,这种作用的后果无论对城市环境或各种类型土木工程结构的稳定来讲都是不利的,其严重性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18.2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与地质环境 地面沉降的发生与发展应具备必要的地质环境和诱发因素,弄清产生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有助于在区域规划中及时判定这种灾害可能产生的地域部位,对诱发因素的分析则有利于对地面沉降机制的研究、对其发展过程的预测、资源开发计划的合理制订以及防治措施的选择。 18.2.1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 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包括可能会使地面产生沉降的潜在因素或触发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形式和性质多种多样,不同因素所诱发的地面沉降的范围、速率及持续时间也各有不同,一个地区的地面沉降可由单一因素诱发也可是多种因素综合诱发所致,总体上讲,各种诱发因素大致可归纳为自然动力地质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2大类。 自然动力地质因素包括地球内营力作用和地球外营力作用。 人类活动因素是诱发高速率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在众多人类活动因素中与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是抽取地下液体的活动,由于各种形式的抽取地下液体而导致的地面沉降几乎占当前世界范围内地面沉降的绝大部分,由于这种情况下的地面下沉是逐渐演变的,其后果往往在已明显地表现为灾害后才被认识,因而其危害性也最大。抽液活动主要包括持续性超量抽取地下水、石油开采、水溶性气体开采、等几种典型活动。 18.2.2 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大量事实表明,地面沉降一般发生在未完全固结成岩的近代沉积地层中,这些地层的密实度较低、孔隙度较高且孔隙常为液体所充满,地面沉降过程实质上就是这些地层渗透固结过程的继续。鉴于此,可将产生地面沉降的主要地质环境归纳为近代河流冲积、近代三角洲平原沉积、断陷盆地沉积等几种环境模式。 1)近代河流冲积模式。近代河流冲积模式以河流中下游高度河流沉积相为主,属于这种模式的河流常处于现代地壳沉降带中,河床迁移频率高,我国东部许多河流冲积平原(比如长江中下游、黄淮海、松嫩平原、等)均属此种类型。 2)近代三角洲平原沉积模式。三角洲位于河流的入海地段,介于河流冲积平原与滨海大陆架的过渡地带。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主体部分属于建设性三角洲并继续向外淤积扩展而形成广阔的三角洲平原,位于其上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均受这种地质环境模式的控制。 3)断陷盆地沉积模式。断陷盆地沉积模式一般位于三面环山,中部以断块下降为主的近代活动性地区。我国的汾渭地堑中的盆地就属于此种类型(近年来该区采煤工业及坑口电厂的建设以及工业抽用地下水量的与日俱增使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地面沉降速率约2mm/year)。 18.3 地面沉降的机理 18.3.1 多层含水系统中承压水位下降引起的应力变化 研究表明,从饱和含水层中抽水时引起的含水层静水压力的下降不影响地层的总应力,即在抽水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将转化为土体骨架上的有效应力pe。 18.3.2 粘性土层的变形机理 对粘性土而言,在不同成因的沉积环境中其粘土矿物(片状晶体)的排列方式或微结构可分絮凝型(颗粒呈端对面接触)分散型(颗粒呈面对面接触)片架型(颗粒杂乱排列)、片堆型(颗粒高度定向排列)等4种类型。粘性土层孔隙水压力的调整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即有效应力增长与粘性土相应的压密变形过程间存在着时间滞后),因此,地面沉降的开始可能与抽水所引起的水位下降同步,但沉降过程的结束则常滞后于该地下水位的下降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