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寺枯山水.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安寺是由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于宝德二年(公元1450年)创建的禅宗古寺。龙安寺位于日本的京都,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建寺时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新的时期,龙安寺是著名的枯山水庭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简 介   龙安寺是日本的一座位于京都府京都市右京区的临济宗妙心寺派的寺院,以石庭而闻名。龙安寺创建于宝德 2年(1450年)。本尊为释迦如来、创立者为室町时代应仁之乱东军大将细川胜元、开山(初代住持)为义天玄承。应仁之乱时被烧毁,长享2年(1488年)细川胜元之子细川政元重建该寺,宽政9年(1797年)因火灾方丈堂、佛殿、开山堂等被毁。现在的方丈堂是当时将西源院的方丈堂改建而成的。方丈堂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十分著名,是有大云山之称的名刹。方丈庭院据传为相阿弥(室町后期画家。号松雪斋。能阿弥的孙子,艺阿弥的儿子。是足利义政的近侍。诸艺擅长,尤善水墨)所作。 龙安寺寺内景点   寺内景点有矿石寺院,枯山水庭院,鸳鸯池,其中最著名的是矿石寺院,不见一点泥土,由圆形和椭圆 形的小石子铺成,其上摆有十五块岩石,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会有一块矿石隐藏。龙安寺庭园是日本庭园抽象美的代表:在寺庙方丈前一片矩形的白砂地上,分布着5组长着青苔的岩石,此外别无一物,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龙山寺全景图 矿石寺院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同心波纹可喻雨水溅落池中或鱼儿出水。   由古岳禅师在16世纪设计的大德寺大仙院的方丈东北庭,通过巧妙地运用尺度和透视感,用岩石和沙砾营造出一条“河道”。这里的主石,或直立如屏风,或交错如门扇,或层叠如台阶,其理石技艺精湛,当观者远眺时,分明能感觉到“水”在高耸的峭壁间流淌,在低浅的桥下奔流。 矿石寺院 矿石寺院-同心波纹 矿石寺院-组石 屋内造景 鸳鸯池-鸳鸯传说   龙安寺以石庭闻名,一进入山门,可以见到有一个蓄水充盈的池塘。这个池塘是镰仓时代的庭园遗迹,原名镜容池,别名“鸳鸯池”。江户时代,由于四季景色变化多彩多姿,所以游人络绎不绝,非常热闹。传说中 :从前,这附近的村子里住了一个猎人。有一天,池塘里飞来一对鸳鸯,相依相随,好不快乐。猎人一看到鸳鸯,立刻举枪射杀,鸳鸯察觉急忙振翅高飞,但雌鸟不幸被子弹击中直堕池中,在空中见到这个情景的雄鸟,一直高亢地尖声哀鸣,不断在雌鸟浮尸的池面上空盘旋,不肯离去,最后终因耗尽力气,掉落到深山里。猎人赶往深山寻找雄鸟的尸体,找到一看雄鸟竟然吐血而死了!猎人非常震撼,没想到这对鸳鸯如此情深,他却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做出这么残忍的事情。后悔不已的猎人为了感念这对鸳鸯深刻的情谊,就在池塘边将他们合葬在一起,并建立一座小祠堂祭祀。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池塘叫做鸳鸯池。 鸳鸯池 枯山水庭院   日本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方丈庭园,有着一种抽象而神秘的美。京都大学的科学家最近揭示了其中的秘密: 它极为简单的设计能使人无意识地看到一棵优美的树的图案,这个庭园为什么能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视觉美感。 庭院文化   是干枯却高贵高尚的美,让观赏的人不禁深深地感动,特别是黄昏时的石庭。龙安寺庭院建于15世纪,所属的室町幕府时代是日本视觉艺术发生重大革新的时期。禅宗思想的流行使当时人们在庭园设计中掺入了简朴自律的理念,开始不用水而用砂石等静物来表现水的状态,这类庭院因此被称为“枯山水”。在方丈入口处的净手泉眼上“唯吾足知”的石刻禅文,令人有所感悟。在庭前地板走廊座眺石庭,可令人领悟远离世俗的禅宗精髓。   平安时代成书的《造庭记》给“枯山水”下的定义是,完全用石头石子摆放出村庄、山峦和河流的模样。

文档评论(0)

优美的文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优美的文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