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乡赤道村田间配套工程实施方案.docVIP

赤道乡赤道村田间配套工程实施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赤道乡赤道村田间配套工程初步设计 1.项目区基本情况 1.1 自然概况 赤道乡赤道村田间配套工程项目受益村为赤道乡赤道村,该村位于赤道乡西南方,北临上官庄村,东南临城关村,西和魏洛村接壤。该村地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坡降在0.5%—2%之间,海拔1210m。 项目区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冬寒少雨,夏热伏旱,春暖干燥,秋凉湿润,春秋季节过度不甚明显,光热条件较好,多年平均气温9℃,极端最高气温41.6℃,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0℃。降雨偏少,多年多年平均降雨量599.3mm,降雨集中在7—10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0%—70%。该区位于祁、吕、贺山字型构造体系的前弧东翼,黄土高塬东南部,属自重温陷黄土地区,为6烈度地震区。该区地下水主要有承压水、基岩裂隙水和潜水,含水层主要为中更新统粉沙层及黄土,古土壤及下更新统午域黄土顶部之沙黄土层,水位埋深21.8— 1.2社经状况 赤道村位于旬邑县西北部,全村总土地面积5.33km2,全村总人口1580人,其中劳力395人。该村退耕还林面积1719亩,涉及农户349户,人口1201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该村耕地减少,现有耕地多为坡耕地,田块不平整,土壤板结不肥,缺少有机肥。现有农耕地面积2844亩,人均耕地1.8亩,基本农田面积2370亩,人均1.5亩,基本口粮田1659亩,人均1.05亩,2008年粮食总产量为44.08万kg,人均产量279kg,农民人均纯收入1642元。 1.3水利工程现状: 该村现有辐射井1眼、30 m3砖支筒水塔1座、管理站1处。辐射井井深50m,出水量在20m3/h以上,经过抽水试验,出水量稳定,水量充足。30 m3砖支筒水塔,支筒高度16m,水塔完好。村上铺设了人饮供水管网,实际日用水量为40 m3左右,供水设施运行正常。 2.工程修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工程修建的必要性: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增加群众收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该村地表水资源十分贫乏,且水资源时空分布年际和年内变化大,开发利用率低,是一个典型的雨养农业村,近年来随着乡村经济的发展,农业用水缺口不断增大,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经调查统计,小麦、玉米、大豆优质、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能得到充分的水量补充,无灌溉设施的农亩均产量仅占有灌溉条件的75%左右,足以体现出灌溉对于粮食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尽快建设大田节水灌溉,促进该村粮食向节水型推进已成为当前该地区把粮食做大做强,实现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村民对改变农业灌溉条件要求迫切,修建该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2.2工程建设的可行性: 加快水利设施工程的建设步伐,对促进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创新运行机制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修建该工程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该区目前已具备连片的麦田、玉米、及杂粮作物,分布集中且地块平整,有良好的田间灌溉条件。二是当地有着良好的灌溉基础条件,该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可在该村新打机井作为该工程的水源;三是当地农民对大田灌溉一直充满着期待,在该区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工程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必然选择,成为当地群众的心声。四是该区公路发达交通便利,电力、建材供应方便;五是该区干部群众思富若渴,思想觉悟高,劳力有保证。综上所述,该工程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3.水源供需平衡分析 3.1用水量分析 3.1.1灌溉定额 ⑴小麦灌溉定额 根据《节水灌溉技术》按下式计算 m=[1000rsh(β1-β2)]/η水 式中m—灌水定额m3/hm2 rs—计划润层土壤干容重KN/m3 h—土壤计划润湿层深度m β1—土壤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85-0.65。 β2—土壤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6-0.65。 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 式中各项参数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取值为: rs=1.58g/cm3 h=0.45m β1=0.85 β2=0.6 η水=0.95 βm=0.24 m=1000×15.8×0.45×(0.85-0.60)×0.24]/0.95 =449.1m3/hm2=30m3/亩 麦田计算灌溉定额为30 m3/亩。 根据当地七水灌区麦田灌溉实际调查,该地区小麦灌溉定额在30 m3/亩左右,故确定麦田灌溉定额为30 m3/亩。 ⑵玉米灌溉定额 玉米采用穴灌的方法进行灌溉,单株需2kg水,单次灌水每亩需10m3。符合当地灌水实际。 ⑶杂粮灌溉定额 根据《节水灌溉技术》按下式计算 m=[1000rsh(β1-β2)]/η水 式中m—灌水定额m3/hm2 rs—计划润层土壤干容重KN/m3 h—土壤计划润湿层深度m β1—土壤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