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传统文化调研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四川省南部县地方传统文化的现状与保护和利用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1月-2月 调查地点:四川省南部县 作者简介:陈胜 (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09级新闻系新本2班) 南部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就已有人垦植。其上古属梁洲地,春秋战国时期属巴国,后秦灭卫国,置巴郡。西汉初(公元前205年)置充国县,南朝宋元嘉八年(公元433年)改为南国县,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3年)因地处巴郡(阆中)以南而得名南部县,后经多次分合更复,至明太祖洪武13年(1380年)复置南部县至今。 南部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流先贤代不乏人。画圣吴道子、诗圣杜甫、大书法家颜真卿等名流都曾流寓于此。先后出过骁将张巍、成都王谯纵、工部尚书李先复、大学士蒲宗孟等历史名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里曾是李先念、徐向前领导的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南部县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如四川十大立佛之一的北宋禹迹山大佛、杜甫题咏的晓霞观、元代古刹李封观、皇娘坟、陈氏三状元故里等古迹和有“西南第一湖”之誉的升钟水库、红岩子风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早己蜚声省内外,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其中有“马王皮影”、“泥塑”、“店垭花灯”、“原始傩戏”等等,这些民俗事项,不仅密切地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生存、发展、消亡、演变,而且以其特有的折光,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文化创造和人们的精神风貌。 “马王皮影” 清雍正(1723-1735)年间,马王乡观音山村农民何应贵创办了“兴隆皮影社”。长年累月,他带着自己的皮影剧团走乡串户为人们表演。那个年代,没有电影、电视,人们的文化生活极度贫乏,何应贵的皮影剧团很快就拥有了很多忠实的观众。因其演技精湛,足迹遍布川北大地,故有“川北何”之称。 马王皮影一代一代地被传下来,传至第六代传人何南生的时候,皮影剧目已增至100多个,人物、景物造型上千种,大幕戏表演一场需要3个小时以上,小幕戏、折子戏的表演仅需20分钟就行。 1963年,“兴隆皮影社”因为被认为表演古装戏、神话故事不利时政而遭到禁演,文革开始后,“兴隆皮影社”彻底解体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第七代传人何正同重操旧业,组成何家班皮影戏团,并对皮影戏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改革,使得皮影戏重新焕发新生。 然而,随着电视和电影的普及,马王皮影的演出市场日渐萧条。针对于此,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并提出希望打破马王皮影传内不传外的祖训,在马王乡开办皮影培训班。同时,南部县委、县政府、县委宣传部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2005年春节前夕,重庆市一家演出公司邀请马王皮影前往演出。马王皮影在重庆演出后,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并被部分高校请进了校园,马王皮影由此也在山城重庆扎下根来。 为让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南部县马王镇马王小学成立了“马王皮影”开发小组,撰写校本教材,并组建了皮影制作组、音乐组、表演队。每月定时进行皮影课堂教学和现场演练,让皮影艺术进入课堂,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这一举措有力的延续了马王皮影的传承,使这一传统文化不至于逐渐消亡。 泥塑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汉代先民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需要大量的陪葬品,这在客观上为泥塑的发展和演变起了推动作用。 在历经两汉、唐、宋、元、明、清之后,发展到民国,泥塑艺术品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 而在南部县,就有这么一位著名的民间泥塑家。姜全贵,南部县永兴乡人,川北著名民间泥塑家。祖传三代从事泥塑。1964年参加著名的大型泥塑《收租院》的创作;书中还介绍了另外两位当地泥塑艺人,人称“唐画匠”的唐安平和张增辉。 但姜全贵英年早逝,唐安平和张增辉二人均已步入耆耆之年,均无传人。南部县民间泥塑技艺有濒临失传之虞。为了抢救这一民间艺术,南部县学校艺术教育已将泥塑列为学生学习内容。一些学校制作的2000余件作品中,部分作品获得全国、省高级奖。 店垭花灯 探寻南部县厚重的历史文化,不能不提及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店垭花灯。史料记载,店垭花灯起源于唐朝贞观年间,是祈福迎祥的宫廷艺术。武则天称帝后传入广元境内,在川北地区广为流传,后称“剑门花灯”。20世纪初,剑门花灯由剑阁县演圣镇梁家沟传入店垭乡荷花村。 1997年,店垭小学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二十一世纪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与研究》课题,组建了“店垭小学少儿花灯艺术团”。贾祥昌先后为店垭小学培养出218名“小小跳灯人”。 由贾祥昌指导、开发、编写的店垭小学校课程《川北店垭花灯》乡土教材,2005年获国家教育部核定,准予使用和发行。 店垭花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