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重点)
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重点)
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①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与生产力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④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
5.学校文化
①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②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③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④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⑵阶段性 ⑶不平衡性
⑷互补性 ⑸个别差异性
7.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⑴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 ⑵教育能发掘人才的潜力
⑶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 ⑷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第四章 教育目的
8.我国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
9.学生的本质属性(一般在案例分析里)
⑴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
①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②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10.学生的义务
⑴遵守法律法规
⑵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⑶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1.教师职业的性质(案例分析)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⑴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12.教师职业的特点(必背)
⑴传道者角色 ⑵授业、解惑者角色 ⑶示范者角色
管理者角色 ⑸朋友角色 ⑹研究者角色
1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必背)
⑴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③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⑵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学生和教师的关系
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
①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③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⑵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基本关系。
①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②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⑶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①师生关系从本质上是一种人—人关系
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的、人格上的影响。
第六章 课程
1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
⑴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⑵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⑶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
⑷课程理论
16.课程实施的概念
⑴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发顺序和课时分配
⑵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
⑶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
⑷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
⑸对具体的教学单元与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
⑹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
⑺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第七章 教学(上)
17.教学
⑴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⑵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18.教学的意义
⑴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⑵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⑶教学是教育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