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NSFC.pdf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NSFC.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 9卷 第 5期   地  理  科  学 Vol. 2 9  No. 5 2 0 0 9年 1 0月             SC IEN TIA GEO GRA PH ICA SIN ICA            O ct. , 2 0 0 9 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 1, 2 1 1 1, 2 1, 2 1, 2 李宗省 ,何元庆 ,庞洪喜 ,张宁宁 ,贾文雄 ,和献中 (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丽江站 , 甘肃 兰州 730000;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北京 100049) 摘要 : 白水 1号冰川是亚欧大陆纬度位置最低的冰川 ,冰川区 90%的降水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 。运用多种方法 对该区雪坑化学的季节性特征分析表明 , 2006年 5月 7 日采集的两雪坑主要是 2005 年夏季风期和 2005 ~2006 年度非夏季风期的积雪积累 ;夏季风期积雪中远源物质主要是随季风环流而来的海盐气溶胶及其沿途工 、农业 ( 区的污染物质 ,非夏季风期主要是源 自印度塔尔沙漠以及中亚和西亚地区的粉尘 ;季风期和非季风期 2005 ~ ) 2006年度 间积雪化学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两雪坑季风期间积雪化学特征的不同主要反映了不同海拔消融强度 和淋溶过程的差异 ,非季风期间的不同主要反映了局地环境的影响 ,特别是山谷风携带的地壳物质的影响 。 关  键  词 :季风 ;化学 ;季节性 ;来源 中图分类号 : X 14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0 - 0690 (2009) 05 - 0703 - 06   雪冰环境记录是反映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信 积为 1. 52 km2 ,积累区广阔平坦 ,面积约为 1 km2 , 息源和储存库 [ 1~8 ] 。冰雪中的阴、阳离子是反映气 冰舌部分裂隙密布 ,平衡线海拔约为 4 800 m ,冰川 候变化和环境演化的可靠指标 , 因此搞清阴、阳离 平衡线处的年均气温为 - 3. 7 ℃,年降水量在 2 000 子的来源 、传输机制及其在冰雪中的次生变化机制 mm 左右 ,现在冰川末端位置在海拔 4 300 m 。该 等问题 ,不仅可以恢复气候与环境的演变 ,更重要 区最明显的特征是 : ( 1) 处在季风交错影响地带 , 的是能够提供地理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的新证据 ,特 主要受季风环流 、高原季风以及西风环流的影响; 别是对物质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冰冻圈和人文 (2) 处在青藏高原边缘第一 、第二阶梯的过渡带 , 圈之间的迁移和转化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 9~26 ] 。海 地域环境状况复杂 ,演变剧烈 ; ( 3) 位于低纬度人 ( ( 洋性冰川区相较其它冰川区而言 极大陆和亚大 类活动发达区 20世纪 80 年代开发为国家级旅游 )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