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弊大于利的文摘、资料、事例.pdf

世界文化遗产商业化弊大于利的文摘、资料、事例.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一、文摘 P1 二、定义和统计数字的相关资料 P2 三、事例 P3 (一)商业化对文化遗产造成破坏的以及建了又拆的 (二)不靠商业化就能做好保护的以及可借鉴的非商业化保护模式 (三)有关精神内涵、审美价值等的事例 (四)其它事例 四、正方事例(想想万一对方举了我们怎么拆) P9 五、中国有关部门关于如何开发景点的文件以及中国现行管理体制现状 P9 一、文摘 1、在传承文化遗产过程中,我们总能看到商业化的身影。在现代商业社会,商 品化其实就是传统文化遗产的商业化衍生品。 将文化遗产与现代商品、 服务相互 结合,很容易取得消费者的共鸣, 能够提升文化和商品的传播性, 甚至会带来巨 大的商业利益。 许多国产白酒的名称都取自于历史典故或者遗迹, 消费者在享受 美酒之时,难免追思历史。对于商人来说,这就足够了。因为商品化不仅有助于 拓展文化遗产的内涵、增强文化遗产的传播力,还同时开启了通往财富的大门。 很多时候,追求经济利益, 已经成为商人不遗余力开拓文化遗产市场的直接动力。 2、文化遗产是独占的,文化遗产的商品化必须是有序的,文化遗产商品化并非 必然破坏文化遗产, 它甚至有助于传播传统文化遗产。 但在现实社会中, 破坏文 化遗产的商品化举动又相当普遍和严重。 一方面,商品化有时会破坏文化遗产的 真实内涵。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商人可能会对文化遗产断章取义或者任加演绎, 让人只知其一、 不知其二,从而打破了传统文化遗产的完整内涵。 经过无度演绎, 后人很难再享受到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 从文化遗产本身来说, 这种演绎是篡改 性的。另一方面,商品化有时会损害文化遗产或者自然遗产的真实面貌。 其实,文化遗产的商品化还会引发文化遗产衍生品市场中新的利益安排。 3、莫让世界遗产成遗憾 (这段的排比句不错,一四辩童鞋注意一下, 改改没准 可以用) 近年来,有关风景名胜区和世界遗产地的负面消息不绝于耳: 武当山遇真宫 主殿被焚,曲阜“水洗三孔” ,泰山岱顶动土,张家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黄 牌警告”,乐山风景区建‘巴米扬大佛’ ,, 有识之士担心,老祖宗留给我们的 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宝贵资源, 特别是我国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地, 在 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会遭到破坏,人们登名山、访古迹成为“遗憾之旅” 。 4 、据了解,我国风景区 80%左右都有上千年的开发历史,按照对自然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的原则,不少名山风景区早已“超标” 。尤其是近 10 多年的错位、超载 开发,不少风景区宾馆饭店、培训中心、乡村摊点,索道、旅游列车、娱乐城等 “人造景观”一应俱全,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现象十分突出,自然度、美感 度和灵感度严重下降,自然生态系统遭到空前破坏。 1 5、可以变生效益的是“资本” ,不可被量化的是“价值” 。在现代市场经济的背 景下 ,文化资源也可以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本进入经济运作 ,所谓 “一个名人值 25 亿” ,显然就是一种资本测算。争夺炎帝故里的五地无一不是“文化搭台、经济 唱戏” ,将“祭祖”与博览会、锦标赛、商贸洽谈、招商引资捆绑推出 ,拉动地方 经济发展。这是文化的功能之一 ,无可厚非。但仅把文化作“资本”观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