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连梁刚度折减.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网上关于连梁刚度折减 所谓在计算位移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应该有个前提:即保证在计算内力时,连梁的内力设计值不大于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标准值,即保证连梁不开裂 个人认为可行,因为位移角只是满足平时使用的的舒适性跟保证墙体变形不大,平时又没地震,,连梁也不会坏,所以不用折减;但真正地震来了,连梁首当其冲,第一个坏掉,刚度自然就小了,折减是应该的。 -----------不大合理吧!对结构抗震设计而言,位移角是结构刚度宏观体现(以及隔墙、设备等附属设施的要求),位移角的大小反应了墙体开裂等破坏的反应。 最近在做几个短肢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用SATWE时发现:按照框架梁输入的梁(跨高比大于5)在软件里有部分被认为“连梁”,其实连梁也罢了,但是其刚度和框架梁的截然不同。如果按照连梁计算,则因刚度折减,整体刚度偏柔,周期及位移较大;若按框架梁计算,刚度较大。 一般情况下按照“高规”的条文说明及某些手册的指导,连梁刚度要考虑开裂后的折减(塑性阶段),系数一般为0.5~0.8.;但是按照框架梁的翼缘刚度放大作用,梁刚度要予以放大1.5~2.0(甚至应更大)。于是在这里产生了一个矛盾:梁的刚度是放大还是折减? 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竖向荷载下的弯矩很小,水平荷载作用下剪切变形敏感。 个人认为:是不是所谓“连梁”,不能简单的从跨高比一项考虑,应该看其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什么作用,“主要承受水平荷载的为连粱,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话就是框架粱”。但是,一套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需要假设前提的,或者说建模的过程需要预定义,我觉得可以用“跨高比6”来划界。 解决这个疑问后,自然不用管软件怎么划分,自己认为是“连梁”则刚度折减,是框架梁则刚度放大,可能需要手工修改软件的参数。 再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该为多少? 参考一些规范解释的书籍说法:主要是指那些与剪力墙一端或两端平行连接的梁,由于梁两端往往变位差很大,剪力就会很大,所以很可能出现超筋。这就要求连梁在进入塑性状态后,允许其卸载给剪力墙,而剪力墙的承载力往往较大,因此这样的内力重分布是可以的(补充:是指在塑性阶段,即弹性阶段不该折减)。 再细看一些介绍规范定义的书籍,所谓连梁刚度折减,是为了保证塑性铰出现,由一些实验得来的较为保守的数据0.5~0.8。 但实验的前提都是”片墙“,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楼板的参与作用。实际工程中,楼板是客观存在的。框架梁考虑楼板的刚度贡献时其梁的刚度要放大,连梁和楼板也是相联的,楼板对连梁的刚度放大作用也是客观存在。从理论上讲,这种刚度放大不可忽视,但是我们又希望连梁先于墙体破坏,则通过少配筋的形式要求连梁先出现塑性铰,以达到体系延性耗能的性能要求,刚度折减就是这种实现手段。 这里的刚度折减系数应该针对”连梁+楼板“而言,但是,需要多大的折减系数能在客观上实现这种理论(塑性铰出现),还需要需要做很多和实际工程相符的实验来得出其系数。 姑且认为折减系数是合理的,按如下公式计算”折减后梁的有效刚度高度H'“,这里设梁高400,梁宽200,翼缘取12b。 此时得出:按T型梁截面有效刚度高度为360mm,梁折减高度比为0.9;如果按照矩形截面有效刚度高度为355mm,则梁折减高度比为0.89。 ? 总结,根据力学知识判读此问题,则无论是连梁或是框架梁,楼板的刚度放大作用都是客观存在,当在弹性阶段时(正 常使用状态),连梁及框架梁的刚度系数均为2;当在塑性阶段时(承载力极限状态,一般是地震作用控制下),希望连梁上首先出现耗能的塑性铰,则连梁整体刚 度折减(连梁+翼缘板),这个数取多少能实现和现实的吻合需要实验数据得出,目前只能认为”片墙“下的结论【折减系数0.5~0.8,注意是指整体刚度折减,如果换算成矩形截面应该是0.75~1.2(边)/1~1.6(中)】还适用吧!? 我是做钢结构的,我认为框架梁的翼缘刚度放大作用只适用于梁中正弯矩区,梁端负弯矩区不适用。因为楼板跟梁的传力方向不同,楼板的配筋对梁受拉翼缘没有贡 献。弯曲刚度EI,梁中放大,梁端折减,靠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纠正变形。至于地震,太高深,玩不了,只能随大流,错了也不是下游用户能纠正的。 您认为“弹性阶段不该折减”我认为不正确,正是因为我们在计算内力和位移的时候进行了连梁刚度的折减的设计思路,这是为了提高延性,按折减后的弯矩设计,我们最后设计出来的结果就是连梁刚度比计算的要小,所以在模态分析、静力分析的时候都应该对连梁刚度折减。 连梁的内力调整 HiStruct 1.为什么连梁内力要调幅? 这主要是由联肢墙可能的破坏机制决定。一般来说结构工程师希望联肢墙能够实现“强墙弱连梁”的延性破坏机制,这就要求部分早期破坏的连梁产生塑性铰,但能保持承载力不下降过多,同时产生内力重分布使大部分或全部连梁的破坏先于墙肢。一般满足联肢墙“强墙弱连梁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