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汶川MS80地震北川以北段地表破裂变形的主要-第四纪研究.PDF

2008年汶川MS80地震北川以北段地表破裂变形的主要-第四纪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9卷 第 3期 第 四 纪 研 究 Vol.29, No.3  2009年5月 QUATERNARY SCIENCES May,2009 doi:10.3969/j.issn.1001-7410.2009.03.003 文章编号  1001-7410(2009)03-416-10 2008年汶川M 80地震北川以北段 S 地表破裂变形的主要样式 李传友 魏占玉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摘要  2008年5月 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是由青藏高原东部龙门山断裂的活动所导致。震后的调查表明,北川 县城以北的断裂段破裂了约90km。在北川县城以北,不同地点沿地震地表破裂所展现的地表变形差异很大,可能 反映了断裂附近地表特性的变化。文章主要从5个典型地点来阐述5种代表性的地表变形模式。前两个地点,在 北川县城以北几公里,反映了近地表基岩中的一种变形和从基岩向松散堆积物过渡区的一种变形模式。与此两种 断裂陡坎变形不同,中间的两个点则阐述了褶皱陡坎,它们反映了2008年地震中断裂断错在地表以下终止的不同 情形。最后一个点位于汶川地震地表破裂的北端,可能代表了当地表破裂结束时地表变形的模式。在北川以北段 地表破裂上典型地点的详细测量的基础上,通过归纳野外获得的地表变形资料,构建出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北川以 北段的基本变形模型。 主题词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变形样式 褶皱陡坎 中图分类号   P315.2    文献标识码  A   2008年 5月 12日,四川西部发生了Ms80级 历史地震的表现形式是相似的[5~9]。过去几十年中 地震。震源深度为 10~20km,几乎直接位于映秀 - 有关板内逆冲型大地震地表破裂的研究,为我们理 北川断裂之下(http: wwwcsiac.cn/sichuan)。 解汶川地震变形形式提供了基础。本文的目的主要 ∥ 沿地表破裂关于同震变形的野外调查表明,汶川地 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与测量,对汶川地震破裂北 震主要是由于青藏高原东部的边界断裂带———龙门 川以北段典型地表变形形式进行描述,并总结和构 山断裂的活动所导致[1~3],沿其形成的地表破裂长 建相应的变形模式。 度超过200km( )。 图1 1 地质背景 野外调查显示地震地表破裂在北川以北段长约 [3] [4] 90km ,最大同震垂直位移约90m ,大部分段落 震源机制解和余震分布表明地震发生在一条倾 具有 1~2m的右旋分量,这表明北川以北段仍然以 向NW、倾角较陡的逆冲断裂上,与龙门山断裂带的 [3] 逆冲运动为主 。关于该段地表破裂最初的工作 位置和性质一致。野外调查也证实地震主要是由于 主要集中在对其产生的位移量的分析和讨论,并没 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所造成。NE走向的龙门山断 有针对不同环境下地表变形的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详 裂是青藏高原东部现今的主导构造,以其两侧近 细的研究与描述。因此,这种运动在地表变形的样 6000m的高差为突出特征。与四川盆地一起,青藏 式上是如何展现的,还不是很清楚。在北川以北段, 高原东部也由此被认为是解决关于大陆变形模式争 地表变形沿走向的变化是普遍存在的,不同地表覆盖 论的主要地区之一[10,11]。在龙门山地区,Burchfiel 物之下产生的不同地表变形会导致复杂的地貌表现。 [12]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