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在高考解题中的重要性-宁波第二中学.doc

审题在高考解题中的重要性-宁波第二中学.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6 重视在高考解题中的审题环节 ——剖析2011年浙江省理综物理部分考题 郑曙辉 (浙江省宁波市第二中学 315010) 牵动人心又轰轰烈烈的2011年全国高考终于又落下了帷幕。几家欢乐几家愁,又有多少考生,由于种种原因,出了试场后为自己在考试中的粗心捶胸顿足、后悔莫已。这种粗心往往源于在审题中粗枝大叶,思维停留在表象,不能深入分析,所以错误频出,有的甚至遗憾终身。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又是在精神高度紧张的高考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获得良好的成绩呢?一句话,审题是关键!任何一道考题的求解都是从审题中开始的,审题不仅仅是读题,更重要的是它能体现一个人的科学思维素养。审题时从考题中获得有效信息,展现物理情景,建立物理模型,寻求解题突破口并把所考查的知识点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结构寻求和建立最佳搭配,以期在较短的时间里能有最好的收获。 毋庸置疑,高考题绝大多数的题目所设置的情景都是较新的,有的甚至有很大的迷惑性,这就要求考生在考试中必须做好审题、读题这一关。下面结合2011年浙江省理综物理中的部分考题来谈谈审题的重要性。 一.审题中应注意旧题推陈出新时的区别,不要陷入思维误区,切忌直观感觉。 1.(2011年浙江省理综高考14题)如图所示,甲、乙两人在冰面上“拔河”。两人中间位置处有一分界线,约定先使对方过分界线者为赢。若绳子质量不计,冰面可看成光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对绳的拉力与绳对甲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甲对绳的拉力与乙对绳的拉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D.若乙收绳的速度比甲大,则乙能赢得“拔河”比赛的胜利 剖析此题,把考查的知识点放在每个考生都几乎经历过的“拔河”比赛中,但又几乎是每个考生都没有尝试过的冰面上的“拔河”比赛,所设置的情景可谓推陈出新,呈现给考生的是既熟悉又陌生的情景。所考查的知识点有“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辨析,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运动定律等。此题最大的陷阱也是最具有迷惑性的是D选项。学生从主观感觉觉得哪个收绳速度快,就能先把对方拉过来,从而赢得胜利。这种错误的根源就在于思维仅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没有做好审题这一关。分析此题,“绳子质量不计”和“冰面可看成光滑”是两个关键的条件。由于绳子质量不计,所以甲、乙两人对绳的水平拉力一定是相等的,而冰面又是光滑的,所以绳对人的水平拉力就是人所受的合力。这样经过审题以后就可以得到甲、乙两人的合力是相等的,那么影响比赛结果的自然就是人的质量大小了。因为合力相等,质量大的人获得的加速度小,在同样的时间里速度的增量也小,自然就获胜了。此题推陈出新之处在于拔河的地点换了,从陆地改到了冰面。也正是这一改变,许多考生的方寸乱了。因为原先全部考生肯定都做过陆地上拔河的习题,影响谁胜谁负的因素是谁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如果摩擦系数相等的情况下,谁的质量越大,谁的最大静摩擦力就越大,谁就获胜。但是此题的情景变换为摩擦不计,不少考生由于思维定势错误的认为既然光滑,摩擦不计了,人的质量大小也应该没影响了,所以质量是否对胜负有影响,许多考生都动摇了,再加上D选项的干扰,不少考生不由自主地选择了错误答案。这就是没有仔细审题所造成的结果。 当然,此题也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来求解,因为甲、乙与绳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符合动量守恒条件,根据,可知,质量越大,在冰面上拔河所获得的速度越小,就获胜。但浙江省是把动量守恒定律这块内容放在2012届自选模块测试范围中的,不在本届考生的理综考试范围内。 二.审题过程中除了考虑考查的知识规律、公式的求解,还要注意题中所给的信息是否符合公式的应用条件。 2.(2011年浙江省理综高考16题)如图所示,在铁芯上、下分别绕有匝数和的两个线圈,上线圈两端与的交流电源相连,将下线圈两端接交流电压表,则交流电压表的读数可能是( ) A. B. C. D. 初看此题,考查的是变压器的电压之比与匝数之比的关系、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的关系以及交流电表的读数问题。考生感觉很容易上手,一般程度以上的考生都知道交流电表的读数应该是有效值,而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与有效值之间的关系为关系,又理想变压器的电压之比等于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由以上知识点可算出,刚好与B选项匹配!而这也是最大的一个陷阱!许多考生纷纷中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我们的考生太想当然了,按照前面几个知识点的分析做下来太顺了,也是因为我们平常做的习题条件都是理想的:什么轻杆、轻绳;光滑;不计阻力;不计重力;不计导线电阻;不计物体大小;理想变压器……等,太多的理想化条件的习题的训练,造就了学生的思维惯性,也造就了理论与实际的脱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