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将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相应的现象后面的横线上。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消失: ;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后,在铁丝网上结成针状的霜: ; 夏天冰棒冒着“白气”: ; 冬天冰冻的衣服自然凉干: 5、装有少量碘的烧瓶,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后,瓶内固态的碘消失,而充满了紫色的碘蒸气;停止加热,碘蒸气慢慢消失,烧瓶里出现碘粉末颗粒,这个现象说明( ) A、升华、凝华都要吸热 B、升华、凝华都要放热 C、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D、升华要放热,凝华要吸热 C 7、下列天气现象的发生各属于热现象中的哪一种?雾( ),露( ),霜( )。 8、秋天瓦片上的霜是( ),在这个过程中要( )。 6、在歌舞晚会上,常用干冰产生的白雾来烘托气氛,舞台上形成的雾是( ) A、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气体迅速液化成小液滴。 C、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又凝华而形成的。 D、 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液化 液化 凝华 凝华 吸热 9:小芳中午放学了,天气非常炎热,小芳买了一个冰棍,发现包装纸上有一层霜,剥开包装纸,冰棍上冒白气,吃了以后,凉快多了,一推开家门,就闻到一股饭菜香味,原来妈妈用高压锅煮了牛肉…… 短语或句子 对应的物理知识 天气非常炎热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纸上有一层霜 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冰棍上冒白气 吃了冰棍凉快 冰熔化吸热 高压锅 液面上气压高 沸点高 * 水是地球上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每天我们都在消耗着大量的水,总有一天我们会用完地球上的水吗? 小水滴旅行记 “我叫小水滴,住在大海里,喜欢到处旅行。 这天,我和伙伴们正在海面嘻戏。不知不觉中,我的身体变轻了,终于和其它伙伴一起慢悠悠地升入了高空。哇!新的旅行又开始了…… 我们越升越高,高空的温度却越来越低,低温使我们挤成一团,凝结成很小很小的水珠,渐渐地我和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小水珠联成了一朵朵千姿百态的云。 风推着我们在空中飘行,气温更低了,我感到身体变得重了许多,当风伯伯再也托不住我时,我和伙伴们一个个急速地下降。 不一会儿,我们就降落到了地面,给花草树木作了“甘霖”;而我却落到了小溪里。 我快乐地顺着小溪到达河流,经过几天几夜的旅程,我又回到了大海的怀抱里,等待着新一次旅行的开始。” 水循环过程 云中的小冰晶,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降落到高山、地面,这就是雪 云中的小水滴长大到一定的程度后,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雨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的 成小水珠,有的 成小冰晶,形成千姿百态的云,云中的小水滴也会 成小冰晶 冰山上的积雪 ,直接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雨水汇入江河,流向大海 积雪   后变成水,汇入江河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变成水蒸气,升入天空 液化 凝华 凝固 升华 熔化 蒸发 请在空格处填上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 想一想 试一试: 在循环过程中,水的状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的状态在发生变化时,是需要吸热还是放热? 你能将这些变化以及对应的吸热、放热情况归纳在下图中吗? 汽化 吸热 液化 放热 熔化 吸热 凝固 放热 升华 吸热 凝华 放热 小结: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的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都是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 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或放热,所以说物态变化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二、珍贵的水资源 水是生命的乳汁 ,是经济的命脉,是地球奉献给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大家来想一下?除了上面的一些,水还能为人类做哪些贡献呢? 水可以改善气候,保持生态平衡。 水还可以清洁物体。 …… 地球上尽管有70%的表面都是被水所覆盖的,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并不多,只占总水量的3%,并且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我国是世界上13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而与此同时,却存在着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象。 水利专家们的预测结果更让人震惊:到21世纪中叶,以我国16亿人口计,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比现在还要减少1/4。缺水,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将会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水,成为制约我国经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