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月”寄“情”——浅谈“月亮”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 86 论文范文模板提纲.doc

托“月”寄“情”——浅谈“月亮”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 86 论文范文模板提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网络教育毕业论文 托“月”寄“情” ——浅谈“月亮”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学生姓名:封恒 指导教师: 程革 教授 学科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 学 号: 102000030268 学习中心: 广西玉林岭南职业学校奥鹏学习中心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08 年5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对本文有以下声明: 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已按相关要求及时提交论文提纲、初稿,最终形成本文; 在撰写过程中主动与导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接受导师的指导; 本文符合相关格式要求,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的地方外,论文中单篇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不超过800字; 本人本文成稿过程中不存在他人代写、抄袭或和他人论文雷同的现象; 论文作者签名:  封   恒 日    期:  2008   年 5  月 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论文。 论文作者签名: 封  恒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2008年 5  月 日    期:     年   月 论文作者信息: 工作单位: 广西容县自良中学 联系电话: _ 通讯地址: 广西容县自良中学 邮 编: 537516 _ 摘 要 中国古代描写月亮的诗词多不胜数,形成了独特的文学现象。诗人热爱月亮,望月感怀,对月亮有着独特的情感。诗人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性,凝聚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从三个角度对“月亮”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用进行论述,旨在说明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占有显著地位,即使在今天,中国人对月亮仍是情有独钟的,月亮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仍影响着我们的文学创作。另外,使读者领悟到月亮这一具有特殊情韵的艺术意象。 关键词:月亮;情感;古诗词;运用 前 言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月亮成为文学中典型意象和永恒的主题。月亮是一种自然物象,月亮给人的美感,是高远、润洁、柔和、清幽、纯净的。在中国古诗词中,往往成为涂抹着作者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意象,它积累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国文学的特有风貌。月亮是古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种意象,也是包含作者浓烈感情色彩的一种意象。月亮这一意象常常成了人类思想情感的载体,她的意蕴十分丰富。在很多咏月诗歌中,诗人将月融于的内心思想情感之中,并使月与内心的思想情感互为辉映,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并将诗的文学品位、思想内涵与艺术造诣提升到一个极高的水平。“月”自从进入人的审美视野,便不断派生、衍播出含蕴不尽的象征喻指,借月抒怀、望月思乡、望月怀古、怀人几乎成了诗词中的永恒的主题。 月亮这一意象为什么能创造一种动人的环境气氛呢?这是因为在傍晚,工作了一天的人们已经稍作歇息,能够以一种审美的而不是实用的眼光去观察月亮及月下景物,产生一种朦胧感。月亮这种有人情味的东西使人仿佛陷入一个梦幻的世界。月光下“有想不完的东西,有说不完的话题,有诉不完的情思。”这时人们便会陷入沉思,产生各种各样的联想,从而获的精神上安慰,弥补精神或物质上某些空虚。对于一些善于发展美和创造美的作家诗人来说,这正是创作灵感来临时,他们稍发挥想象,便挥笔成作。下面我结合有关资料,从三个角度去论述一下月亮在古诗词中的运用。 一、月亮是美的象征,月色是迷人美好的。 古人云:楼上看山,城头看雪,灯前看月,舟中看霞,月下看美人。“花前月下”向来被人们作为幸福生活的代称,月下,相爱的青年男女的约会互诉爱情是富有诗情画意的。欧阳修《生查子》中写道“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作者为词中的主人公选择了一个多么好的时间环境啊!古人喜欢用“风月”、“风花雪月”这样的词语去比喻男女的情爱也许是因为月亮意象。当代文学有些作品也是运用月亮这一特定意象去刻划作品主人公的爱情如此的缠绵,或是月下约会的快乐。古代也有一些隐逸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