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失眠失眠症状伴有明显的苦恼和功能损害持续时间超过个月老年患者中的睡眠障碍和抑郁青春期患者中的睡眠障碍和抑郁成年早期失眠与抑郁症发病率增加相关失眠是抑郁的标志之一等分析名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得出抑郁症和失眠呈显著相关的结论认为在综合医院失眠可以作为抑郁症的一个标志性主诉失眠患者中各种精神障碍的共病发生率睡眠障碍是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名社区岁以上的受试者随访了名其中有名出现抑郁分析显示睡眠障碍在五个显著危险因素中位第二位存在危险因素和抑郁障碍出现平均间隔个月临床特征抑郁性失眠心理生理焦虑
失眠 失眠症状伴有明显的苦恼和功能损害,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老年患者中的睡眠障碍和抑郁 Livingston 705 ?65 years et al1 Roberts 2,370 ?50 yearset al2 青春期患者中的睡眠障碍和抑郁 成年早期失眠与抑郁症发病率增加相关 失眠是抑郁的标志之一 Rochad等,分析200名抑郁症患者的失眠,得出抑郁症和失眠呈显著相关的结论,认为在综合医院失眠可以作为抑郁症的一个标志性主诉 Rochad FL, Hara C,Rodrigues CV etc. Is insomnia a marker for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general hospitals? Sleep Med. 2005 Nov;6(6):549-53. Epub 2005 Jul 5 失眠患者中各种精神障碍的共病发生率 睡眠障碍是抑郁障碍的危险因素 Martin: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23,058名社区50岁以上的受试者,随访了20,678名,其中有1,694名出现抑郁。 分析显示睡眠障碍在五个显著危险因素中位第二位,存在危险因素和抑郁障碍出现平均间隔24个月。 Martin G. Cole, Nandini Dendukuri Risk factor for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community subjec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Am J Psychiatry 2003;160: 1147-1156 临床特征“抑郁性”失眠 “心理生理、焦虑性”失眠 一般在20-40岁开始出现睡眠问题,青春期以前少见,男女比例大致相当 早醒,醒后不能再入睡,总睡眠时间缩短 白天无主观思睡现象 过分全神贯注于睡眠问题 始于20-30岁,女性更多见 有失眠主诉伴白天觉醒状态时功能降低 躯体紧张性升高,阻睡联想 多导睡眠图(PSG) “抑郁性”失眠 “心理生理或焦虑性”失眠 睡眠连续性异常 90%睡眠中断 睡眠结构异常 NREM睡眠的第3和第4期减少,首次出现的NREM睡眠周期中的δ波睡眠减少并移位到以后 REM睡眠增加、潜伏期缩短、密度增加,特别在第1个REM睡眠期,且过早出现。 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后觉醒次数增多,睡眠效率降低。 NERM睡眠第1期时间延长,NERM睡眠第3,4期时间减少。 肌紧张升高,EEGα节律增多 抑郁症失眠的特点 REM活动增强 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入睡至出现第一个REM睡眠周期的时间,典型抑郁症病人平均40~50分钟 夜间首个睡眠周期中REM睡眠时程延长 REM密度增加 首晚效应(FNE)缺乏 FNE (first night effect)于60年代提出,表示受试对新环境的适应性,通常表现为RL延长 抑郁症患者FNE相对缺乏,某些患者首晚RL比第二晚更短-颠倒现象 抑郁症失眠的特点 REM活动增强 Kupfer等(1972 年)提出,RL缩短是内源性抑郁症的特征性改变(强迫症及分裂症患者中也存在REM睡眠潜伏期缩短)。 临床研究:RL与HMDM评分呈负相关,提示RL反映抑郁症的严重程度 PSG发现:抑郁程度越重,睡眠持续障碍越重;REM潜伏期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EM密度与抑郁程度呈正相关 抑郁症失眠的特点 伴RL缩短的抑郁症患者 一级亲属RL缩短者达70%(对照23%) 一级亲属单相抑郁患病危险率是无RL缩短亲属的3倍 对抗抑郁药的反应较无RL缩短的患者差 复发率较无RL缩短者更高 睡眠障碍:病理基础 REM睡眠:由中脑网状结构Ach神经元诱发并维持,但受中缝核及蓝斑单胺能尤其5-HT神经元抑制 抑郁症病因:5-HT能活动下降、Ach能活动增加 实验研究:睡前给拟胆碱药使抑郁患者RL明显缩短 抑郁症睡眠改变:REM活力增强现象反映5-HT抑制不足,Ach活动亢进 睡眠障碍:病理基础 抗抑郁治疗能抑制REM 阿米替林、氟西汀等抑制单胺递质再摄取,能在投药48-72h内使患者RL延长,REM减少 选择性剥夺REM睡眠具有抗抑郁作用 病人康复后, 如REM潜伏期缩短持续存在, 则预示该病人复发可能性较大 睡眠障碍:病理基础 抗抑郁治疗能抑制REM 但吗氯贝胺、氯米帕明等虽然作用于5-HT 系统,但不抑制REMS,也同样有抗抑郁效应 治疗原则 分级诊断,个体化治疗 症状有哪些? 单一症状还是多重症状? 焦虑-失眠 抑郁-失眠 抑郁-焦虑-失眠 系统的病因治疗: 抗抑郁剂 积极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