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pptx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ppt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一、光武中兴 1.王莽夺权: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3.光武中兴 (1)目的:巩固统治。 (2)措施: 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形成 (1)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由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势力膨胀。 (2)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3)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危害 (1)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三、黄巾起义 1.原因: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情绪在民间蔓延。 2.概况 (1)时间:公元184年。 (2)领导人:张角。 (3)组织:太平道。 (4)特点: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 (5)结果:历时9个月,最后被镇压下去。 3.意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问题1】 光武帝刘秀为什么要调整统治政策?他采取了哪些措施?出现了什么局面? 探究(1)原因:光武帝参加过农民起义,体验到农民的巨大力量。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东汉政权,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 (2)措施:①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增加劳动力,这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②恢复西汉三十税一的田租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③精兵简政。大批士兵复员,有利于农业生产;精简机构,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提高了办事效率。④废除苛法,有利于社会安定;整顿吏治,有利于政权的巩固。 (3)“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光武帝刘秀调整统治政策,使东汉社会趋向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使衰落的汉朝重新振兴,历史上称他统治的时期为“光武中兴”。;【问题2】 黄巾起义和陈胜吴广起义有哪些异同点? 探究(1)相同点:它们都是用革命手段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2)不同点:①大泽乡起义带有偶发性,而黄巾起义则是经过长期酝酿,是有组织、有准备、有统一领导的运动。②大泽乡起义临时采用带有迷信色彩的活动作了简单的舆论准备,而黄巾起义运用宗教作掩护,进行了十多年的宣传、组织准备,宣传和组织群众的手段和形式更为高级。③大泽乡起义只是提出了反对秦朝的“无道”和“残暴”,而黄巾起义已经模糊地提出“平等”的要求。;1;1;1;1;1;1;1;1

文档评论(0)

泰山之颠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