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原理 第1章.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要参考书 电子战的科学定义 电子战(EW):敌我双方利用无线电电子装备或器材所进行的电磁信息斗争,电子战包括电子对抗和电子反对抗 电子对抗(ECM):为了探测敌方无线电电子装备的电磁信息(电子侦察),削弱或破坏其使用效能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电子干扰、伪装、隐身和摧毁) 电子反对抗(ECCM):在敌方实施电子对抗的条件下,保证我方有效使用电磁信息所采取的一切战术、技术措施(反侦察、抗干扰、反伪装、反隐身、反摧毁) 电子对抗就是敌对双方为削弱、破坏对方电子设备的使用效能、保障己方电子设备发挥效能而采取的各种电子措施和行动,又称电子战。 电子对抗分3个方面:电子对抗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防御。 电子情报卫星计划 美国的侦察卫星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期间为多国部队获得了丰富的技术情报 太空谍眼:电子侦察卫星 中国对外展出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的轨道舱 英国《简氏情报评论》上刊登的中国风云一号卫星外形想象图 电子侦察分类 按照任务分类 电子情报侦察(ELINT) 电子支援侦察(ESM) 雷达寻的和告警(RWR、RHAW) 引导干扰(DJ) 引导杀伤武器(DKW) 雷达的概念 雷达(Radar)是英文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缩写的译音,意思是无线电检测和定位。 利用电磁波对目标检测、定位、跟踪、成像和识别 雷达反干扰 天线抗干扰:低旁瓣,旁瓣对消,旁瓣消隐,波束烧穿,随机扫描等 发射机抗干扰:提高有效辐射功率,频率捷变,频率编码,频率分集,脉冲压缩,波形隐蔽,窄脉冲,重频时变等 接收机、信号处理抗干扰:接收机抗饱和,重频、脉宽鉴别,MTI,MTD,积累检测等 隐身与反隐身 隐身:通过形体设计和材料选择降低目标的RCS(?) 反隐身:增加照射功率,雷达组网,短波/米波雷达,双/多基地雷达,PCL 反侦察和反摧毁 低截获的发射波形:噪声雷达,冲击雷达,高时宽/带宽积信号等 雷达综述 主要内容 什么是雷达 雷达测量的主要原理 雷达的组成 雷达的分类 雷达的波段 雷达的发展和应用 雷达的概念 雷达(Radar)是英文 “Radio Detection? and Ranging”缩写的译音,意思是无线电检测和定位。 利用电磁波对目标检测、定位、跟踪、成像和识别 雷达的出现 1864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 1886年赫兹采用人工方法产生电磁波 1903年德国人维尔思姆探测到了从船上反射的电磁波 1922年马克尼首次描述了雷达的概念“电磁波能够为导体所反射,可以在船舶上设置一种装置,向任何需要的方向发射电磁波,若碰到导电物体,它就会被反射到发射电磁波的船上,由一个与发射机相隔离的接收机接收,以此表明另一船舶是存在的,并确定其位置”。 雷达的出现 雷达的出现是防空需要 雷达的出现 雷达的发展—早期 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飞机成为主要进攻武器。英、美、德、法等国竞相研制一类能够早期警戒飞机的装置。 美国在1922年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检测到木船,1933年6月利用连续波干涉雷达首次检测到飞机。该种雷达不能测距。 1934年美国海军开始发展脉冲雷达。 英国于1935年开始研究脉冲雷达。 1936年,英国的瓦特设计的警戒雷达最先投入了运行。有效地警戒了来自德国的轰炸机。 1937年4月成功验证了CH(Chain Home)雷达站,1938年大量的CH雷达站投入运行 1938年,美国研制成第一部能指挥火炮射击的火炮控制雷达。 1940年,多腔磁控管的发明,微波雷达的研制成为可能。 1944年,能够自动跟踪飞机的雷达研制成功。 1945年,能消除背景干扰显示运动目标的显示技术的发明,使雷达更加完善。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雷达成了电磁场理论最活跃的部分。 1941年苏联最早在飞机上装备预警雷达。 1943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机载雷达平面位置指示器,可将运动中的飞机柏摄下来,他胶发明了可同时分辨几十个目标的微波预警雷达。 1944年马可尼公司成功设计、开发并生产「布袋式」(Bagful)系统,以及「地毡式」(Carpet)雷达干扰系统。前者用来截取德国的无线电通讯,而后者则用来装备英国皇家空军(RAF)的轰炸机队。? 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全凭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盟军得以打败德国。 雷达的发展—蓬勃发展 五、六十年代,由于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用雷达探测飞机、导弹、卫星、以及反洲际弹道导弹的需要,对雷达提出了远距离、高精度、高分辨率及多目标测量的要求,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性问题: 脉冲压缩技术 单脉冲雷达技术 微波高功率管 脉冲多卜勒雷达 微波接收机低噪声放大器(低噪声行波管、量子、参量、隧首二极管放大器等) 相控阵雷达 50年代中期美国装备了超距预警雷达系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