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油田开发指标;主要开发指标:能反映油田开发水平和效果的一系列指标。;一、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1、地质储量(探明):是指在评价勘探完成后,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所估算的储存在已知油气藏中的原始含油气总量。它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对于砂岩或者孔隙性灰岩油气田,地质储量一般采用容积法计算。公式如下:;2、可采储量:是指在给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法规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包括技术可采和经济可采两部分。
3、水驱控制储量: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砂层所对应的地质储量。(即静态注采对应储量)
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程度*地质储量;
水驱控制程度=平面水驱控制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控制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
4、水驱动用储量: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吸水砂层所对应的地质
储量。 (参考吸水剖面结果)。
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地质储量;
水驱动用程度=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动用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吸水剖面所测吸水厚度百分数);5、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
也把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油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油层数之比。
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总生产层数
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4、注水利用率;存水率=(累注水-累产水)/累注水;;3、综合递减率:指没有新井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综合递减。;1、含水上升率: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叫含水上升率。它是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重要指标。公式如下:
;9、注采比:指某段时间内注入剂(水或气)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采出物(油、水和地下自由气)的地下体积之比。
10、采液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液量。
11、采油指数:指单位生产压差下油井的日产油量。
12、吸水指数:指单位注水压差下注水井日注水量。
13、采油压差:指油井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流动压力)之差。
14、注水压差:注水井注水时的井底压力(流动压力)与地层压力之差。
15、耗水量:注水开发的油田在含水采油期每采出1吨原油所附带产出的水量。;一、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即在确定产液量和含水上升率的基础上用试凑法预测产油量。
确定产液量的主要依据:
根据不同开发阶段和近几年实际液量增长趋势分析,并充分考虑提液潜力,下年重点工作安排情况(新井投产、扶长停井、注采结构调整、三采等)进行适当调整。;孤 东 采 油 厂 产 液 量 曲 线;确定含水上升率
用理论值(相渗透率曲线或流管法)进行预测,不同含水阶段含水上升率不同。孤东油田流管法含水70-80%、80-90%、90-92%、92-94%、94-95%,阶段含水上升率分别为3.45%、2.0%、1.4%、1.1%、0.6% 。 ;含水与含水上升率关系曲线; 用水驱公式预测
;根据实际含水上升规律预测 ;定液求产法预计采油厂2003年产油 ;产量构成:老井自然产量、老井措施产量、新井产量
产量构成法:在分析调查油田开发生产状况、开发潜力和预计下步重点工作的基础上合理预测产量构成。
老井自然产油由起步水平和老井自然递减率确定 ; 起步水平:是对上年末(12月)日产油水平的合理标定值。
确定起步水平要尽量扣除产量波动和人为因素及油井转注带产影响。为减少产量波动因素,一般重点考虑四季度平均值,有时也参考年平均值。
;确定自然递减率
; 在调查分析主要油井增产措施(补孔、大泵、加深泵、防砂、扶井、卡封、化堵、大修等)的基础上,主要依据近几年实施主要油井增产措施工作量及增油效果(平均单井增油量)预测下一年措施工作量及增油量。 ; 新井包括老区新井、新区新井。老区新井包括老区调整和综合治理、技术改造、局部零散更新完善井、水平井、侧钻井、滚动勘探井。
新井投产安排根据方案情况(老区调整、技改及新区方案等)。新井产量预测:新区新井产量根据方案设计、老区新井产量也是主要依据近几年新井效果。
;孤东采油厂2003年产油量预测(产量构成法)
;根据历年剩余储采比规律预测年产油量
年产油量=剩余可采储量/剩余储采比
剩余可采储量=上年标定可采储量-上年累积产油 ;4、产量递减法
;双曲线递减分析简单方法(陈元千)
;得:r=0.992 a=-5.762025 b=1.475304
n=3.1039
得产量公式:Q=1.015(1+0.017/3.1039)-3.10 ;5、平均单井日产量法
年产油=平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