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与探索(1)详解.ppt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选择与探索(1)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跃人的因素,建设为人服务的社会主义。 完善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扩大公开性。 重新认识苏联与世界的关系。 新思维的转向 为迎合社会情绪和掌握主动权,从完善和更新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到建立新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改革发生根本性转折,不仅改革的目标转变了,政治体制也开始按照西方国家的模式发展:实行总统制、取消宪法第六条(苏共在苏联政治中的领导与核心地位)、制定新党纲、发展市场经济等。 戈尔巴乔夫想通过新思维改变人们固有的观念,改变苏联国家的停滞状态,使社会主义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但是,改革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步子迈得过急过快的问题,由于民众在经济上没有得到实惠,其政治要价越来越高,对苏共的不满加深,反对派廉价的许诺和平民主义的口号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促使人们非理性的思维发展,最后,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两种思潮的极端发展冲垮了改革。 苏联如何建成社会主义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 1、必须把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起点和中心。 2、加速工业化。工业化速度事关苏联生死存亡。 3、在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下,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只能靠内部积累。 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在一个特定的国内外历史环境中实现的。 成功——但付出较大的牺牲和代价 显示优越性——但整体生产力水平难以在短期内靠突击方式提高 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方针 社会主义工业与社会主义农业应该协调发展,而不能相互擎肘。 集体农庄是农业集体化的基本形式。 通过打击富农经济的方式,加快农业集体化的速度。 斯大林农业集体化的理论 适应了迅速建立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防止和抵抗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迫切需要。 适应了苏联国内迫切要求赶上和超过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强烈愿望。 对待农民,过分依靠镇压和剥夺的办法,脱离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和大多数农民的觉悟水平,对农业生产和工农联盟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 农业集体化支持了工业化计划的实现,成为斯大林模式的重要组成内容。 农业集体化是苏联在当时特殊的环境下解决粮食收购困难、改造农村经济的方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有相当大的片面性,不具有普遍意义,不能简单肯定或否定。 肃反运动 1934年12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列宁格勒州委书记基洛夫遭暗杀。 这一事件发生后,苏联在全国开展肃清反革命分子和帝国主义间谍分子的大检举、大揭发、大逮捕、大处决运动。 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1938年秋,先后牵连的人在500万以上,其中40多万人被处决。 30年代苏联的大清洗从清除党的上层反对斯大林政策的人开始,地方上按指标和名额进行”清洗”,由内务部而不是法院判决。 1934年参加号称“胜利者代表大会”的党的十七大的代表共有1961人,其中1108人被枪决,在这次大会上选出的139名中央委员和中央候补委员中有98人被消灭。 整个苏联时期由政治局委员、组织局委员和书记处书记等构成的229位高级领导人,非正常死亡57人,占将近1/4;在这57人当中,被处死的46人占了高级领导人总数的1/5。在被处死的46人中,只有叶若夫、贝利亚、巴基洛夫这三个刽子手是罪有应得。 1929 年以后,斯大林用重工业化(军事工业化)取代了工业的综合发展;用集体农庄取代了个体农民,剥夺了农民自由支配土地和自己劳动成果的权利;用行政命令代替了经济规律的作用。超高速工业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大清洗是斯大林模式的主要支柱。 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 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 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斯大林模式在政治方面表现为 全国建立高度集中地党领导体制,党的领导就是党机关直接管理国家。 实行自上而下的干部委派制,实际上的干部任职终生制。 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宪法上没有规定人民有罢免权。 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上盛行个人崇拜。 斯大林- 苏联模式的弊端 严重侵犯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斯大林时期,苏联至少发生过两次大规模饥荒) 以国家至上为发展原则的,忽视了民众的需求。斯大林并没有让人民过上与苏联的强国地位相称的生活。 排斥了社会和民众的参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都按党的机关的指示行事,干部由党组织层层任命,苏维埃的代表也都是党指定候选人通过等额选举产生,人民的民主权利没有相应的民主形式予以保障。(官僚特权制度) 不讲法治,领导人的权力大于法律,侵犯人权的事屡见不鲜。(斯大林认为党是靠清洗自己队伍中的机会主义分子而巩固起来的,清洗伴随着整个斯大林时期) 长期的封闭与孤立严重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发展。( “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斯大林) 各派观点 左翼共产党人——高举斯大林的旗帜,走向新的社会主义 右翼自由派——根除斯大林主义,坚持民主主义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