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二首》教学设计2 (2).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十五从军行》是一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征六十五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出塞》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用英勇善战的名将镇守边关,以消除边患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 3、思想与价值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体会边塞诗的风格,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特点。 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导入 1、我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文学遗产中,反映战争的作品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2、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也与战争有关。题目是《十五从军征》。 二、解诗题,知诗人 1.读诗的题目,从哪儿可以看出这首诗与战争与关?(从军征) 2.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学生齐读) 3.交流资料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我们今天学习的这首诗来自民间,没有具体的作者。 三、诵读诗歌,了解诗意 1.这首诗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从哪里知道的?主要写的是这位80岁老兵的什么事呢? 2.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这首诗是基础。请同学有感情地读这首诗。 3.检查朗读。 4.解决字词: (1)生字:冢 窦 雉 舂 羹 贻 (2)词语:始 累累 旅 葵 冢 窦 贻 5.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讨论探究,深入理解 1.采用方法,自学自悟 2.相互交流,品读诗文 (1)深入品析诗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诗歌是怎样揭示出封建兵役制度? 3、走出诗文,引发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战争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 1.导入《出塞》,板书课题,解题,了解“塞”的读音、意思。 2.自读诗歌,了解诗歌大意。 3.现在谁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学生谈、齐读。教师小结:我们是怎么初步读懂古诗的?小结初步读懂古诗的方法。(板书:边关) 过渡语:熟读古诗,初步读懂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把古诗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下面我们来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1.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诗讲了什么呢?这两句诗有没有讲述一件有关征人的具体事情?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从征人角度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替使用,在修辞上叫做“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长征人未还”突出了空间的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2)叹一叹。假如你是征人,面对这样的生活,你心中可能会作何感叹? (思念家人、恨、渴望、愁、盼、苦) (3)诵一诵:征人们这一切一切的感受,都化成了一个愿望,那就是——回家(生答)要知道,这征人是千百年来的千百万征人啊!千百年来千百万人萦绕心头的梦,却都只化成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学生读诗。 (2)这两句诗讲了什么?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与有才能的将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观点和希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 这两句诗表达了王昌龄的殷切希望,来,我们来表达一下诗人的希望,引读──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还表达了谁的希望?学生谈,教师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是啊,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也是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父母的希望,他们希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整体读全诗。然而,战争停止了吗?是啊,没有,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一个良知者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最强音。屏幕出示《出塞》全诗,学生齐诵全诗。 四、结课升华 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不朽佳句,但王昌龄没有找到制止战争的有效办法,你对“阻止战争”又有何高见?写写自己对战争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作业布

文档评论(0)

llc6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