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第⼀部分 春风飞扬 第1节: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1)
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
每个中国人,都是在诗歌里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自己生命的成长。
小的时候,谁没有跟着李白看过“床前明月光”?虽然不懂得什么叫思乡,但孩子的眼
睛却像月光⼀样清清亮亮。谁没有跟着孟浩然背过“春眠不觉晓”?背诗的声音起起落落,
⼀如初春的纷纷啼鸟。
长大以后,恋爱中或失恋时,谁没有想起过李商隐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
成灰泪始干”?春蚕和蜡烛,两个简单的、日常生活中的物件,通过诗歌,变成了我们可以
寄托情感的意象。
再长大⼀些,开始工作,忙碌、烦恼纷至沓来。我们想安静,想放松,谁没有想起过
陶渊明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夕阳下,陶渊明的诗意温暖了后世的每⼀丛
带霜的菊花。
然后,我们日渐成熟,就有了更多的心事,更复杂的焦虑,更深沉的忧伤,我们会不
由自主地想起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与我们的⼀己之悲比起
来,那样浩荡的悲伤、深刻的哀痛,是不是会使我们的心稍稍放下⼀点,使我们的胸稍稍开
阔⼀些呢?
终于当年华老去的时候,我们轻轻叹⼀口气,想起蒋捷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
桃,绿了芭蕉”。面对逝水流光,这里面没有撕心裂肺的悲号。那种淡淡的喟叹,既伤感青
春,又欣慰收获,不也是⼀种深沉的人生吗?
今天,很多人会疑惑,在现代的忙碌生活中,诗对我们究竟是⼀种必需品,还是⼀种
奢侈品?可能相比于我们的房贷、医药费、孩子的学费,还有每个人的工作现实、生活梦
想,诗歌变成了⼀件奢侈品。但是我想,如果我们真的愿意相信诗意是生命中的必需品,我
们也许就真的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我很喜欢的⼀位中国人林语堂先生,他曾经在《吾国与吾民》中说过⼀段关于诗歌的
话——
平心而论,诗歌对我们生活结构的渗透要比西方深得多,而不是像西方人那样,似乎
普遍认为对它感兴趣,却又无所谓的东西。……如果说宗教对人类的心灵起着⼀种净化作
用,使人对宇宙、对人生产生出⼀种神秘感和美感,对自己的同类或其他的生物表示体贴的
怜悯,那么依我所见,诗歌在中国已经代替了宗教的作用。宗教无非是⼀种灵感,⼀种活跃
着的情绪,中国人在他们的宗教里没有发现这种灵感和活跃情绪,那些宗教对他们来说,只
不过是黑暗生活之上点缀的漂亮补丁,是与疾病和死亡联系在⼀起的。但他们在诗歌中发现
了这种灵感和活跃的情绪。诗歌教会了中国人⼀种生活观念,通过谚语和诗卷深切地渗入社
会,给予他们⼀种悲天悯人的意识,使他们对大自然寄予无限的深情,并用⼀种艺术的眼光
来看待人生。
第⼀部分 春风飞扬 第2节: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2)
诗歌通过对大自然的感情,医治人们心灵的创痛,诗歌通过享受俭朴生活的教育为中
国文明保持了圣洁的理想。它时而诉诸浪漫主义,使人们超然在这个辛苦劳作和单调无聊的
世界之上,获得⼀种感情的升华;时而又诉诸人们的悲伤、屈从、克制等情感,通过悲愁的
艺术反照来净化人的心灵。它教会人们静听雨打芭蕉的声音,欣赏村舍炊烟袅袅升起,并与
流连于山腰的晚霞融为⼀体的景色;它教人们对乡间小路上朵朵雪白的百合要亲切,要温
柔;它使人们在杜鹃的啼唱中体会到思念游子之情;它教人们用⼀种怜爱之心对待采茶女和
采桑女、被幽禁被遗弃的恋人、那些儿子远在天涯海角服役的母亲,以及那些饱受战火创伤
的黎民百姓。
更重要的是它教会了人们用泛神论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体,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
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感怀时光的有形流逝,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在这个意义上
应该把诗歌称做中国人的宗教。我几乎认为如果没有诗歌——生活习惯的诗和可见于文字的
诗——中国人就无法幸存至今。不过,要是没有某些特定的原因,中国诗歌也不会在中国人
生命中获得这么重要的地位。首先中国人的文学和艺术天才使他们用充满激情的具体形象思
维去进行想象,尤其工于渲染气氛,非常适合于作诗。他们颇具特色的浓缩、暗示、联想、
升华和专注的天才,不适合于创作具有古典束缚的散文,反而可以轻而易举创作诗歌。这种
诗歌的意义在于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用诗人自己感情的力量,迫使自然
与自己生死相依,共享人间的欢乐与悲伤。
之所以把林语堂先生这段文字抄写在这里,是因为我觉得很少有人可以用如此精练简
约、直指要害的语言,概括出中国人和诗歌之间的关联。
林语堂离我们不远,他所展现的是⼀个游走于世界的中国人的心灵,是⼀个现代中国
人对自己民族的诗歌传统的认识和品味。他不认为诗是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优秀报告.docx
- 2024年上海市中考综合测试(物理、化学、跨学科)试题卷模拟卷(含答案解析).docx
- 小学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课件.pptx VIP
- 1﹒1﹒3集合基本运算.ppt VIP
- AHRI Standard 210.240-2023 (2020)北美单元式空调能效认证.pdf VIP
- 考勤管理制度附请假调休公出等表格.doc
-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AnoldmantriedtomovethemountainsSectionA3a-3c.pptx VIP
- 热力管道支架托架图集05R417-1.pdf
- 脑血管病医院商业计划书案.pptx
- 新外研版八年级下册期中总复习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