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关树
一
树木生长在钢筋水泥的城市里,为其添上点点绿色,也不失为一种独特的景致。可是在乡村,在我生活的那个西北小村庄里,树木却是一个村庄的物质构成部分,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否对他们有深厚的感情,可自从南下之后他们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境里。
我的梦与村子里的树有关,而村子里的那些树却与我有关。
二
在村庄,山间、路头、山坡、沟壑,最容易看到的就是白杨树,它们是最适宜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农耕区生长的树种。从我懂事的时候开始,我就明白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有属于自己家的白杨树,凑在一起便是村庄最美的景色,也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父老们的最大财富。
我们家的白杨树一部分是外祖父留给妈妈的,那几棵白杨树就在村里的河滩边上,不多但是个个儿挺拔粗壮,它们可能是除了土地之外外祖父留给母亲的唯一财富。还有一部分是父亲年轻的时候自己种的,后来父亲入赘了,那些白杨树也就跟着父亲来到现在的这个家里。关于我们家的白杨树我到现在还是没有太多的回忆,每一次回家我总能从车窗里看见父亲年轻时亲手种下的一那块白杨林。它们默默地矗立,无需看管,也不用呵护,就像西北大地上的每一个人一样坚韧,任凭风吹雨打,任凭日晒雨淋。白杨树每一年的发芽、展枝、又随着秋风忽而凋零变的光秃秃,恍恍惚惚很多年过去了,我才觉得它们是在向我们展示生命的规律,同样也是在展现西北大地上所有人们的成长历程。
在我上初中之前,爷爷为乡政府守护白杨林,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兄弟几个就有机会住进修在白杨林中间的那个的房子里,跟在爷爷的屁股后面扮演着护林员的角色。
爷爷的故事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从我拙劣的记忆和父辈们的描述中我断定爷爷一定是一个叶子客(厉害的人),爷爷在林子里巡查时会让我们捡干柴禾,晚上回家的时候我们兄弟几个就每人背些干柴禾,当然让我们背的柴是很小的一捆,背柴回家的主要任务还是由父辈们完成。
还有与白杨树有关的记忆,那就是给白杨树刷红泥。给白杨树刷红泥主要是为了防止牲畜到了秋冬季节把树皮给啃烂了,刷红泥不是技术活,也不算是体力活儿,一般都是像我们一般大的人去完成。到了刷红泥的时节,我们先从一个叫山城沟的地方背一些红泥带到林子里,再用一个桶提点水,最后就是用家里已经不能用了的芨芨草扫帚来拌浆,当然芨芨草扫帚主要是还是用来刷树的,刷树一般从树根开始刷起,树干一米以下的部位都是必须要刷的。刷完树之后,每一棵白杨树都穿上了红色的新衣服,当然我们的脸上、衣服上也会贱上些红泥,有的时候为了玩耍我们会故意往脸上抹一点红泥来做鬼脸,虽然彼此的脸上都留有泥点,但耍白杨树所取得成就比起那些脸上的泥又能算得了什么。
一到秋天,村里的白杨树几乎是一夜之间变成了金黄色,这个时候我们玩过家家时树叶就必不可缺少了,玩过家家的时候挑一些大一点且颜色好看的树叶来装扮自己的领地,再用一些树叶充当货币。那个年头,几乎只要电视上看到的东西就能用树叶、石头、棍棒任何一件东西来充当,我们用最原始的材料来架起梦想中的一切,用最自然的素材建立起我们心中的小社会,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与白杨树有关联。
白杨树留给我们这一辈后生太多的记忆,不管我此时此刻如何的回忆,有些过去的毕竟会消失在脑海。希望我现在用这些拙劣的文字码起一堵堵记忆的城墙,每当我们这些在外的的游子们北望时,村子里白杨树会用那最梦幻的海市蜃楼来慰藉我们的思乡之情,在遥远的记忆岸边播放一幕幕孩提时代,展现大西北最美的白杨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