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针刺法是利用各种不同的针具作用于人体经络、输穴或其他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民间针法是产生于民间并被广泛应用于民间的各种针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针具的针法:如毫针针法、巨针针法、芒针针法、皮肤针针法、梅花针针法、小针刀针法、小宽针针法、穴位埋线针法、温针针法、火针针法等等。 不同部位的针法:如耳针疗法、头针疗法、眼针疗法、舌针疗法、夹脊针针法、腕踝针针法、腹针针法等等。 毫针针刺法临床中常用的除七种补泻法(迎随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呼吸补泻…….)外,还有缪刺法、偶刺法、毛刺法、报刺法、齐刺法、傍刺法、合谷刺法等)。 报刺法 概述: 报刺法是根据患者所报疼痛之处(阿是穴)下针,然后用左手循按上下处寻找其他痛处,拔针再刺新的痛处,如此重复刺其痛处(阿是穴)的一种针刺方法。本法始载于《内经》,《灵枢 官针》曰:“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意即刺针次数应根据痛点而定。《广雅》释义:“报,复也。”这种方法随痛处而针,频频报刺,不必拘于穴。故报刺法也是阿是穴、天应穴刺法的渊源。现在临床上常用的用循法以催气、导气,或处理滞针的刺法等也属于报刺法的范畴。 操作方法: 操作时先于痛处直刺一针,不立即出针,而以左手随痛处上下循按,找到新痛点后再出前针,又于痛点相应处刺入,反复运用,直到痛点消除为止。 主治病证: 报刺法具有行气止痛作用。主要适用于多处有明显压痛或疼痛不固定的疾患,如游走性的关节痛、坐骨神经痛、偏头痛等。 典型病例: 报刺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可根据坐骨神经痛放射部位,对照经络循行路线进行分型,选取相应部位腧穴。 1.膀胱经型: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边、环跳、殷门、委中、承山、昆仑; 2.胆经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边、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足三里、丘墟; 3.混合型选取腰部压痛点旁背俞穴、秩边、环跳、承筋、阳陵泉、飞扬、解溪。 齐刺法 概述: 齐刺法是指先正中刺一针,并于两旁各刺一针,三针齐用的一种针刺方法,又称三刺。本法始载于《内经》,《灵枢 官针》曰:“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或曰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也”。主要用于治疗寒气稽留范围较小而深的痹症,即寒痹症。 操作方法: 先用手循按出痹痛的最敏感点,然后在其敏感点直刺一针,再从两旁各斜刺一针,两针尖指向前一针,使三针并列,以增强针感,其疗效比用单针治疗更佳。 主治病证: 齐刺法适用于治疗肢体肌肉和肌腱之痹痛,如软组织损伤、腱鞘炎、肩周炎,还可用于失语、吞咽困难、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及痛经的治疗。 典型病例: 齐刺法治疗三叉神经痛: 1.主穴:颧髎穴、阿是穴(颧髎左右两旁各1.5cm),配穴:阳陵泉、丰隆。. 2.操作:先深刺颧髎穴,得气后针右侧阿是穴,再针左侧阿是穴,呈45度角斜刺,三点一线,进针2—4cm,,最后针阳陵泉、丰隆穴,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40分钟—1小时,每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15次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一周。 扬刺法 概述: 扬刺法是指正中直刺一针,四周各浅刺一针的一种针刺方法。本法始载于《内经》,《灵枢 官针》曰:“扬刺者,正中(纳)一,傍内(纳)四而浮之,以治寒气之博大者也。”主要用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痹证,针之使病邪随多刺之针扬而散之,故称为扬刺。因针刺的部位较分散,又五针并列于一穴周围,故又称局部五针法。现代临床运用的梅花针、七星针,就是扬刺演变和发展而来的。 操作手法: 先用左手循按出痹痛的最痛点或局部病患处的中点,然后在正中直刺一针,再在上下左右四周各浅刺一针,周围四针朝向中心斜刺成“十”字形。 主治病证: 扬刺法适用于治疗寒气浅而面积较大的病症,如肢体麻木不仁,面部麻木、腰背肌筋膜炎、股外侧皮神经炎、腱鞘炎、腱鞘囊肿。典型病例: 扬刺法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 操作:取感觉异常区的中部直刺1针,再在上、下、左、右分别向正中呈25度角各斜刺1针,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10次一疗程。配合拔罐或走罐效更佳。 操作方法: 1.常用傍针刺法 先在痛处或病患处直刺一针,针刺较深,然后再在近旁(左右上下皆可)斜向加刺一针,针尖偏向第1针,使两针并列,加强针感。也可将针尖集中在一处。 2.《类经》傍针刺法 先针刺病经的原穴,然后再针其相表里经的络穴。 主治病证: 常用傍针刺法主要治疗痛痹,如肩周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