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菇栽培技术 8.栽培方法 目前我国栽培平菇方法很多。 按栽培场所分:有室内栽培、阳畦栽培、地道栽培、塑料大棚栽培等。 按栽培方式分:有瓶栽、块栽、床栽、袋栽、畦栽、箱栽等。 若按养料处理情况有: 熟料栽培:不发酵、灭菌; 生料栽培:不发酵、不灭菌; 发酵料栽培:发酵、不灭菌。 9.生料栽培 由于平菇生命力强,抗逆性好,生长快,周期短,产量高,即使生料栽培也很容易获得成功。 A.覆土地栽 根据场地条件,挖深15cm左右,宽1-1.2m,长不限的畦床,床底喷杀虫药、洒石灰,将脱袋的菌筒紧密排入(横放);也可以一截为二排入(竖放,原出菇端朝上)。上盖1-2cm厚土,尤其缝隙处一定要填满,然后灌透水。常规管理,可收获1-2茬优质菇。但覆土地栽出菇,浇水时一定要小心,以防菇体沾泥,影响商品价值。 B.垛泥墙 第二茬或第三茬采收后,马上清理出菇料面,脱袋垛泥墙。两个菌袋头相对排放一层,中间填湿泥,再用湿泥抹平每层菌袋。为加强泥菌墙稳定性,菌袋端面可垛成梯形。垛顶部筑水槽以便补充营养液(N、P、K复合肥1-2%溶液)。 子实体形成(珊瑚期-成型期) 出菇管理 随着子实体的长大,应增大菇房湿度,可向子实体喷雾状水。 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生长期 采收 根据市场要求采收。 采收方法 一手扶菌袋,一手捏住菌柄旋转,整丛采下。 平整放入筐内。防治压碎,影响质量。 采收后管理 采收后,清理净菇根,养菌3-5天。出两潮菇后,补充水份,再进入出菇管理。 《食用菌生产技术》课程组 1.平菇的黄红品种 一、平菇品种 2.平菇的黑色品种 黑色系列 3.平菇的白色品种 白色系列 4.平菇的灰色品种 灰色系列 二、平菇形态特征 又称侧耳。目前商业栽培的有10多种。 包含秀珍菇、姬菇等珍稀小平菇。 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等。 三、生物学特性 营养:来源广泛,选择不严。 温度:多为广温型,3-27℃均可形成子实体。 湿度:1、培养料含水量。喜湿,65%左右。2、空气湿度90%左右。 光照:子实体需散射光照,太暗则菌柄长,菌盖发育不良。 空气:好氧气。CO2浓度过大(高于0.1%)子实体易畸形或死亡。 四、栽培工艺 床栽:菇房消毒 原料配制 原料发酵 铺料播种 发菌管理 催蕾 出菇管理 采收 养菌 重复出菇管理。 袋栽:原料准备 堆制发酵 装袋 灭菌 接种 菌丝培育 出菇管理 采收 重复出菇管理。 1.主要栽培原料 玉米芯 草秸 木屑 2.栽培季节 根据品种选择。 一般不耐高温,适宜秋、冬、春季生产。 3.菇棚选择 4.菇棚布置 5.食用菌菇棚群 6.菇棚(房)消毒 先用石灰水涂刷墙壁和床架1-2次,然后每立方米用硫磺15g或甲醛加敌敌畏各10ml混合液熏蒸24小时。开门窗通风2天后使用。 7.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95%,麦麸3%,石灰1%,石膏1%; 稻草85%,麦麸或米糠10%,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甘蔗渣85%,米糠10%,石膏2%,石灰2%,过磷酸钙1%; 玉米芯88%,麦麸8%,石灰1.5%,石膏1.5%,过磷酸钙1%; 棉籽壳80%,稻草15%,米糠3%,石灰1%,过磷酸钙1%。 配料要求 主辅料均要新鲜干燥无霉变。 稻草、玉米芯切成6cm以下的小段或粉碎成1-2cm的碎片颗粒,并装入编织袋内,放在1-3%的石灰水中浸泡1-2天,软化后用清水冲洗至pH7-8,沥干水分使用。 加入辅料后要翻拌均匀。 含水量65%左右。 10.开放式接种 接种时一般两人一组,解开袋口绳索,将菌种均匀撒播在袋口料面,稍加按压,然后捆扎叠堆。 接种时动作要迅速,轻拿轻放。 11.发菌 11.发菌 总的要求:控制料温、遮避光照,适当通风,保持干燥。尽量控制培养温度为20℃~28℃,防止烧堆。 12.出菇管理 菌丝长满全袋后继续培养4-5天,袋口有淡黄色分泌物时,应增加光照,喷水增湿,降低温度,拉大温差,加强通风,促进原基形成。 出菇模式 出菇模式 C.子实体形成(原基期-桑椹期)
文档评论(0)